3C保母影響 去年增萬名遲緩兒

在3C保母陪伴下,幼童不哭不鬧,但專家提醒,如長期缺乏親子互動,孩子可能出現後天性語言發展遲緩。記者林伯東/攝影
在3C保母陪伴下,幼童不哭不鬧,但專家提醒,如長期缺乏親子互動,孩子可能出現後天性語言發展遲緩。記者林伯東/攝影

二○二三年我國遲緩兒通報個案三萬四七八一人,二○一一年僅一萬五八四八人,十二年增一倍以上。馬偕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臨床發現,受3C保母影響,後天訓練不足的遲緩兒占三成,去年即增加一萬名「會聽,但不見得會講」幼兒個案,原因在於缺乏親子互動和生活經驗,以致發展遲緩,語言表達能力不足。

馬偕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表示,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新生兒變少,但發展遲緩兒童人數卻逐年增加,著實令人擔憂,政府應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分析發現,國內發育遲緩男童人數明顯多於女童,以去年為例,通報三萬四七八一例,其中男性二萬三八二三人,女性一萬九五八人。大部分遲緩兒是在就讀幼兒園後,老師發現學生不對勁,才提醒家長尋求醫療協助,僅兩成於三歲前,接受正規早療。

受後天因素影響的遲緩兒占比愈來愈高,馬偕早療中心統計,環境刺激不足,以致語言發展遲緩的幼童已達門診個案的三成,且偏遠地區情況更嚴重。以南投縣為例,後天訓練不足的語言發展遲緩兒占比達六成,預估全國近五成孩童深陷語言發展的困境中。

3C保母是造成孩子語言能力遲緩的主因,陳慧如指出,大部分家長工作忙碌,或想減少麻煩,只要小朋友哭鬧,就習慣打開手機、平板,讓孩子觀看影片、卡通。在缺乏親子互動、生活經驗之下,父母疏於與孩子對話,長期下來,將導致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良。

陳慧如指出,幼童經常觀賞影音媒體,接受聲光等感官刺激但缺乏環境刺激及親子互動,這無助於語言發展,門診發現,後天性語言遲緩孩童最大特點為「聽得懂,但不太會講」,只能講單字,無法講出具有邏輯的一段話。

陳慧如提醒,一歲孩童應可講一些簡單的單字,到了一歲半,至少可講廿個單字,二歲則約五十個單字,到了三歲應可講出「我要吃飯」等含主詞、動詞與受詞的句子。家長如發現孩子詞彙量不足,或講不出完整句子,就應陪同至兒科就診,或至大型醫院健兒門診,及早接受篩檢及治療。

國健署自今年七月一日起提供六次兒童發展公費篩檢,六至十個月、十個月至一歲六個月、一歲六個月至二歲、二至三歲、三至五歲、五至未滿七歲等階段兒童各有一次免費篩檢。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林真夙表示,每案獎勵費二五○元,今年下半年初步編列一點四六億元,預估四十萬名幼兒受惠。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幫台積電美廠配管待遇曝!水電工月領14萬 內行揭「當地價」:算少了
不工作也能過想要的生活!他「以房養股」33歲退休 每月多4萬收入
墾丁化?他到北埔買黑糖糕「結帳120元」 怒:同樣東西貴3倍
「蜘蛛人」情侶宿命:女的都比男的會得獎、更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