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CPI漲幅雖趨緩 別忘了服務類通膨影響恐更鉅

主計總處在本月7日公布4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95%,今年前四個月的CPI平均年增率為2.24%;扣除蔬果與能源影響的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81%,1月到4月的平均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12%。依據主計總處的分析指出,按商品性質別觀察,雖然商品類上漲1.38%,但是,4月份的服務類CPI年增率為2.5%,其中,醫療費用的漲幅5.34%,外食費用的上漲幅度則為2.93%,今年前四個月的服務類CPI年增率為2.61%。在商品類漲幅趨緩,但服務類漲幅超過2%許多的情況下,對國內消費與經濟的影響值得進一步關注。

首先,影響商品與服務價格變動的因素相當多元,若國內醫療或外食等價格的上漲是因為服務品質的改善,則這類的價格上漲較不會對經濟產生負向的衝擊。若服務類價格的提高是來自於勞動市場供不應求所產生的薪資上漲,則業者將薪資成本漲幅部份轉嫁至服務的售價上,也是可以預期的。更重要的是,若服務類費用的上漲是來自於受雇勞動薪資的上漲,則可支配所得的提高將會帶動未來的消費,對經濟不一定是壞事。

其次,我們也應關注商品類的物價上漲與服務類物價上漲對消費者生活成本的影響。當商品類的物價上漲時,消費者可以尋找其他價格較低的替代品的降低生活負擔。但是,當外食的費用增加時,對許多外食族而言,除了盡力尋找價格便宜的外食之外,並不容易改為在家開伙替代。對有醫療服務需求的消費者而言,醫療服務往往無法被其他服務所替代。因此,當物價的上漲出現服務類的漲幅大於商品類的漲幅時,政府應該要更注意這類服務的物價上漲對民眾生活成本的影響,以及服務類物價上漲對於其他消費所產生的排擠效果可能遠大於商品類。

再者,就上月CPI年增率為1.95%的數據而言,原本央行擔心電價上漲會帶動物價上漲的情況並未發生。一來可能因為電價是四月以後開始調漲,故其影響效果尚無法確定;二來電價上漲對於物價漲幅的影響並不顯著。事實上,雖然新的電價在4月1號才開始上路,但預期心理仍可能導致商品價格提早反映電價的部分漲幅。電價上漲對於物價的影響雖仍無法確定,但是,在台灣物價近來已有顯著上漲的情況下,廠商繼續把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的能力也會降低。這是因為,過高的商品與服務的價格可能使得消費者不購買或購買量大幅降低,進而對廠商的獲利產生負向的影響。

最後,就美國、歐盟、日本或台灣等國的CPI年增率而言,各國央行目前對於通貨膨脹是否已經獲得控制,仍不確定。但是,隨著各國物價水準的基期提高,物價要發生較大漲幅的可能性也降過去降低許多。換句話說,在目前的物價水準下,各國央行要持續升息的可能性並不高,但供應鏈移轉與人口老化等因素所導致的生產成本,將會讓各國央行高利率維持的時間較原先預期長。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鬆口氣!4月CPI跌破2%通膨警戒線 蛋價大跌逾2成
政院: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 創近39個月新低
反對調整香港最低工資的立法會議員 何不帶頭降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