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後的大稻埕 可是紫色的?4月24日一起來聽答案

天光後的大稻埕 可是紫色的?4月24日一起來聽答案

4/24(日) 14:30-16:30,一起來感受《紫色大稻埕》(文末附相關活動資訊) 1920年代,將近百年前,想像一下,那時正受到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衝擊的大稻埕青春男女,對於理想、自由、愛情,有甚麼新的衝撞、執著與堅持?或許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他們那一代人,對往後台灣的影響有多大? 也許大部分的台灣人對那個年代真的所知有限。所幸,一部長達60萬字的《紫色大稻埕》小說觸動了電影《大稻埕》導演葉天倫對這個年代的想像,因此歷經籌拍過程的種種難關後,這部由葉天倫執導,集結了金馬獎、金鐘獎的堅強幕後團隊(包括美術張季平、許英光;造型王佳惠、姚君;燈光謝漢諹;音效嘉莉錄音工房等傾力拍攝製作。)的電視劇,終於呈現在觀眾面前了。 《紫》劇由謝里法的六十萬字原著小說改編而成,描述近百年前,生活在大稻埕的年輕人,對於理想、自由、愛情的執著與堅持,本劇含括新美術、新戲劇、新文化三個時代元素貫串而成,生動刻劃第一代受到西洋繪畫與自由思想啟蒙的台灣年輕人,如何自覺、探索與成長。 演員陣容網羅了金馬獎、金鐘獎的實力派優質演員,包括施易男、柯佳嬿、鄭人碩、莊凱勛、李辰翔、林玟誼共同主演,更力邀馬如龍、謝瓊煖、沛小嵐、林秀玲、徐麗雯、楊烈、龍劭華、江國賓、嚴藝文、傅小芸、黃宇琳、王鏡冠、曾子益、范時軒、黃浩詠、黃聖雅等硬底子演員參與演出。 取景包括台北市定古蹟新芳春茶行、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板橋435藝文特區、大稻埕歷史老宅、宜蘭傳藝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新竹州廳、淡江中學等三十多處古蹟,更遠赴美國舊金山、日本東京取景拍攝。 《紫色大稻埕》不只是華麗非凡的視覺美感饗宴,音樂美感的呈現也淋漓盡致。《紫》劇創新嘗試將交響樂改編成台語流行歌曲,選用旅美台灣作曲家石青如的〈破曉─大稻埕的天光〉鋼琴、小提琴雙協奏曲第四樂章的旋律,巧妙改編為台語流行歌曲〈大稻埕的天光〉。也別出心裁地選用意境深遠的國語片尾曲〈一輪明月〉,兩首歌曲皆由施易男真摯詮釋,自推出後就受到好評不斷,音樂與戲劇相得益彰。 劇中配樂包含歐洲國民樂派的史麥塔納〈莫爾道河〉,李叔同的〈送別〉,台灣歌謠〈青春嶺〉〈丟丟銅仔〉〈黃昏的故鄉〉等,在在皆行雲流水地婉婉道出台灣歷史大河與音樂發展史的浪濤無盡。音樂是人文涵養深處的脈動,是台灣歷史吸氣吐氣的腳步聲,《紫色大稻埕》的影像敘事精心搭配著時代的音樂律動,是視覺、聽覺的雙重饗宴。 2016文化講堂特別企劃 【座談簡介】《紫色大稻埕》音樂座談 期待破曉,看見大稻埕的天光 【時間】4/24(日) 14:30-16:30 【地點】台灣國際會館 (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25號4樓) 【與談人】石青如(作曲家)、項仲為(製作人)、施易男(演員/歌手)、葉天倫(導演/作詞人) 【主辦單位】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民報、三立電視、青睞影視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彭明敏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友會 【戲劇簡介】 三立旗艦大河劇《紫色大稻埕》 每週五22:30 三立台灣台29頻道 (連結)官方授權網路收看平台「Vidol.tv」 報名網址: http://goo.gl/HD28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