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言論自由日 「戰後電影審查」特展回顧

【胡吰誌 徐榮駿 台北】

4月7日是言論自由日,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剪出來的電影史 戰後電影審查」特展,展場中可以看到過去台灣的電影,必須歷經多次「被修剪」才能過關,文化部長李永得致詞時表示,因為民主先輩鄭南榕的受難,政府才將今天定為「言論自由日」,他強調言論自由是經過許多人的努力、犧牲,才爭取而來的,並不是憑空掉下來的。

「好怕嘴巴被縫起來,好怕,好怕手腳再也不能夠伸直,原本我是什麼都不怕的。」

女孩大聲喊出恐懼,就怕被人縫起嘴巴。

「每個進去又出來的人,看起來都。」

每年的4月7日言論自由日,國家人權博物館,每年都會舉辦特展,過去多從政治案件出發,討論白色恐怖,今年則透過電影審查視角,回顧政府當時如何箝制言論自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主任 藍祖蔚:「明明我們享有這麼創作的,這麼自由的一個創作空間,是誰讓我們必須,好像心裡面住著一個警總,告訴我們,這些不要碰這些不要寫,這些不要去表現出來,任何的創作不管是電影,藝術上的創作 ,音樂啦或者是文學上的創作,其實都應該是一個自由自在的呼吸。」

記者 胡吰誌:「戒嚴時期,做電影不自由之外,日常生活處處都可能因說錯話遭罪,言論內容受到政治檢查外,就連講母語,講客家話 也會都受到限制。」

文化部長 李永得:「在公共的場合,完全不能說自己的母語,包括客家話,那段時間,其實也造成我們的本土語言,包括客家話 ,流失非常非常地多,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會說自己的母語,這也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文化部長李永得強調,台灣所擁有的自由,一切得來不易、必須好好珍惜,特展從審查檔案重新回顧,過去那段不自由的歷史,反省威權體制在文化領域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