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來最大勞資爭議 紐時千人罷工24小時

超過1000名「紐約時報」員工8日罷工,這是逾40年來紐時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勞工行動。(記者張晨/攝影)
超過1000名「紐約時報」員工8日罷工,這是逾40年來紐時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勞工行動。(記者張晨/攝影)

「紐約時報」上千名編採、廣告部門員工不滿合約談判拖延數月,8日舉行聯合罷工24小時,這是這家著名媒體4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勞資爭議;罷工期間許多新聞路線放空,新聞部無人,紐時依靠國際員工和非工會員工向其全球超過900萬訂戶提供新聞,直到罷工於9日凌晨12時01分結束。

曾獲普立茲獎的調查報導記者瓊斯(Nikole Hannah Jones)站在罷工隊伍裡說,「我不是生氣,只是對公司深感失望。不管你擔任哪個職務,在紐約時報這種地方工作,待遇不應該讓你日子過得很辛苦」。

紐時報導自家罷工新聞時,引述總編輯卡恩(Joe Kahn)說,勞資談判並未陷入僵局,工會仍決定罷工,令他很失望。對於報導主力缺席,他說8日的新聞產出仍甚可觀,只是產製過程會「比平日更為辛苦」。

紐約新聞工會紐時分會1450名會員中,簽名響應罷工的達到1100多人。紐時編採部門人力共有1800多人。罷工期間,全部編採發行工作都由非工會人員一肩扛起。

工會與資方談判的主要代表、財經記者考利(Stacy Cowley)說,因為這場罷工,許多採訪路線幾乎都沒人去跑,包括她自己的財經新聞。負責數位新聞版突發新聞的記者也參加罷工,但版面仍及時推出美俄換囚,女籃明星格林納(Brittney Griner)獲釋的新聞。其他新聞,大多依賴罷工記者原已寫好的稿子,加上最新信息。

國會記者卡尼(Annie Karni)原已寫好的國會眾院通過保護同性戀婚姻法新聞,也被加上最新投票結果,就具名發出;她看到後推文說,「掛我名字的即時新聞發出去了....我站在工會這邊!」

紐時社長勒維恩(Meredith Kopit Levien)發函向報社全體同仁解釋說,報社投入大筆資金提高新聞質量,為許多記者提供了高薪並穩定的工作,但報業的獲利已大不如幾十年前。

紐時記者很少罷工,上次罷工是在1981年,時間短得多;2017年因抗議裁撤編輯部門,也曾短暫罷工過,都不影響報社的整體業務。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為夫辦綠卡 華女反覆下場慘
犯罪集團盯上 紐約華埠地鐵站乘客15萬珠寶袋被掉包
食藥局示警 雷射角膜手術或引發乾眼症、眼痛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