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缺席 紐西蘭瀕危鴞鸚鵡重返本土

鴞鸚鵡(kākāpō)歸來!這種古怪且瀕危的貓頭鷹般鸚鵡,終於在歷經了40年之後再度重返紐西蘭大陸了!胖到飛不起來的鴞鸚鵡曾經在整個紐西蘭國土廣泛分佈,但因為遭到捕獵,幾乎瀕臨滅絕。在約40年前,只剩下18隻鴞鸚鵡,而且還全都是公的。然而,現在有了希望,因為最近在一個未被探索過的島嶼,發現了一群雌性鴞鸚鵡。

通過保育工作,鴞鸚鵡的數量已經從僅有18隻增加到200多隻。而且今年,孵化出來的幼雛死亡率創下新低,只有16隻幼雛喪生,相比之前最高的32隻,成功的將幼雛死亡率降了50%!

鴞鸚鵡對靈活藤苺(kareao)莓果情有獨鍾。但也正因如此,須配合其結果期才會繁衍下一代,導致數量節節下滑。(圖片來源:Jake Osborne ccBy4.0)
鴞鸚鵡對靈活藤苺(kareao)莓果情有獨鍾。但也正因如此,須配合其結果期才會繁衍下一代,導致數量節節下滑。(圖片來源:Jake Osborne ccBy4.0)

鴞鸚鵡的生命力也令人驚嘆。牠們的壽命可達60到90年,但由於牠們每隔2~4年才會交配一次,而且還須配合特定的果樹結果期;再加上這種鳥容易感染空氣傳播的呼吸道疾病,而且遭遇到數量龐大的害蟲,這也直接導致保育鴞鸚鵡工作艱辛無比。

在繁殖季節,雄性鴞鸚鵡會在地面上挖出凹坑,並試著發出低鳴吸引雌性。(圖片來源:Don Merton |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ccBy4.0)
在繁殖季節,雄性鴞鸚鵡會在地面上挖出凹坑,並試著發出低鳴吸引雌性。(圖片來源:Don Merton |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ccBy4.0)

幸好,科技拯救了鴞鸚鵡!科學家們將這些鳥遷移到四個無害蟲的離岸島嶼上,並給每隻鴞鸚鵡配備了智能發射器,這些發射器能追踪牠們的行踪、健康狀況,甚至還能記錄交配時的情況。此外,科學家還利用3D打印技術製作了假蛋,幫助孵化鴞鸚鵡的蛋!

這些努力最終也取得了成果,鴞鸚鵡的數量不斷增加。紐西蘭政府也積極投資保育工作,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鴞鸚鵡,他們還在網上發布了有關保育進展的消息。當地政府計畫將其從四個離岸島嶼遷移紐西蘭本島,但需要注意的是牠們需要一個沒有外來哺乳類掠食者(如從逃脫的船舶中帶來的老鼠)的棲息地。

鴞鸚鵡擅長於偽裝,團隊認為參觀者在保護區內不太可能遇到牠們。不過,參觀者可能會第一次聽到幾年來鴞鸚鵡特有的「低鳴」(booming)叫聲。這次搬遷將提供重要的信息,幫助確定鴞鸚鵡是否能夠在這個新的棲息地中茁壯成長並長期存活。同時,這也將減輕現有離岸島嶼的壓力,為未來的繁殖季節做好準備。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資料:
1.Kākāpō return to mainland in historic translocation.New Zealand Government.Govt.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