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逆轉三高!3招護心遠離3大死因,這項檢查一定要做


【李芸報導】提到造成國人死亡的兇手,不少人都會直接聯想到大魔王癌症,不過心血管疾病其實也是不容忽視的危機!國健署近日提醒,更年期後的女性需要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綜觀過去10年的國人死因統計,心臟病一直高居女性死因的第2名,而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也都在前10名內。每年因心血管疾病過世的女性,約佔女性總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23.6%)。

女性更年期後三高更容易找上門!這些症狀都要小心

女性在過了更年期後,更需注意三高的威脅!國健署提到,女性停經平均介於45~55歲間,而根據統計,46~55歲的女性高血壓、糖尿病的罹病率,比40~45歲、尚未停經的女性高出3倍!然而,根據國健署107年的研究結果,具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病患,後續發生中風、心臟病的風險皆會高出一倍以上。另外,美國及歐洲心臟協會也指出,更年期出現的種種生理、心理不適,都會影響女性心血管健康。

為什麼女性在更年期後,需要特別注意三高找上門?日本婦產科醫師高尾美穂在《從40歲開始準備的更年期教科書》一書中解釋,進入更年期前,女性會受到雌激素保護,因此相較男性,更不容易得到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到了更年期,體內的雌激素停止分泌,罹病風險即會上升。高尾美穂醫師也說明,雌激素與三高間的關聯:

  • 高血脂:製造雌激素的原料為膽固醇,過了更年期後,身體停止製造雌激素,血液中的膽固醇無處可去,膽固醇總量上升,便會開始堆積在血管內側,導致血管硬化。

  • 高血糖:雌激素能夠幫助胰島素作用,使得血糖下降;當雌激素減少,胰島素的功能衰退,就導致血糖難以降低,因此容易引起糖尿病。

  • 高血壓:根據日本的統計資料,日本女性在40多歲時患有高血壓的比例為9.5%,到了50多歲,則飆升至33.8%。尾美穂醫師解釋,由於雌激素能保持血管彈性,隨著雌激素減少,血管彈性跟著降低,加上控制血壓的自律神經失調,即會導致血壓不穩定。

女性過了更年期,除需注意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也需留意心臟病的可能症狀。心臟內科醫師張瑋婷提醒,女性心臟疾病的表現和男性不同,例如冠狀動脈疾病在男性身上的常見症狀為胸悶、胸痛,但在女性身上,則可能是心悸、胸口不適、呼吸困難、頭暈噁心、上腹不適、消化不良、全身無力等。非典型的症狀容易造成判斷困難,甚至因此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因此若本身為高風險族群,就須特別注意這些警訊。


3招跟三高說再見!一口氣擊退3大常見死因

如果想要防止三高,避免心臟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等心血管問題纏身,最根本的方式須從調整生活型態做起。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出3個技巧,能夠有效預防三高、慢性病:

1. 定期健康檢查及自我血壓量測:

吳昭軍署長說明,40歲以上民眾可以善用政府提供的免費健康檢查,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血脂數值,及早發現異狀並投入治療。他也建議民眾自行在家監測血壓,根據「722原則」測量—連續量測7天、每天測2次,起床和睡前各量1次、每次量2遍—清楚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2. 天天量腰圍、體重:

成年女性的腰圍應保持在80公分以下;體重則以BMI數值為依據,將BMI控制在18.5~24之間。如果發現自己的腰圍、體重上升,就須自我檢視最近的飲食、運動狀況,適時調整。

3. 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

最好能維持一次30分鐘、每週達150分鐘的活動量;飲食部份則把握「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原則,盡量以原型食物取代加工食品、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營養師楊斯涵也在個人臉書上,針對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提出不同飲食建議:

  • 高血糖

    • 原則:營養均衡、注意醣類分量、選擇高纖低升醣食物。

    • 可以多吃:適量醣類;低中脂蛋白,例如雞、魚、豆類;植物性油脂。

    • 盡量不吃:精緻糖,例如飲料、蛋糕等;油炸物;高脂肉類;加工食品。

  • 高血脂

    • 原則:高纖飲食、好油、注意醣類份量。

    • 可以多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例如魚油、亞麻仁油;不飽和脂肪酸Omega-9,例如橄欖油、苦茶油;蔬菜;全榖雜糧;適量水果。

    • 盡量不吃:飽和脂肪,例如豬油、牛油;反式脂肪,例如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精緻糖,例如餅乾、糖果等。

  • 高血壓

    • 原則:低鈉高鉀、採取得舒飲食、避免過度飲酒。

    • 可以多吃:未精緻的全榖雜糧;每天5種蔬菜;適量水果;白肉;豆類;低脂奶;堅果。

    • 盡量不吃:高鈉食物,例如醃漬物、罐頭食品;醬料及沾醬;高湯;加工食品。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逆轉高血壓、糖尿病,3招護心遠離3大死因!這項檢查40歲後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