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族群 恐難指望養兒防老

工商時報【彭禎伶╱台北報導】

台灣65歲以上人口在今年已正式突破14%,進入高齡社會,預計8年後進入「超高齡社會」,目前40歲左右的中壯族群,目前多數面臨下有幼兒、上有高堂的夾心問題,據富邦人壽調查,40歲左右的世代有近63%表示生活壓力來自經濟問題,若不想成為退休後無法自理生活的「下流老人」,中壯族群恐要自籌退休金。

台灣人壽日前也公布其調查顯示,70歲以上族群對其生活滿意度最低,且極大部分的不滿意來自財務的不安全感,因此建議40∼50歲的族群要更早準備退休生活,才能不成為下一代的負擔。

台壽指出,退休生活黃金三角一是財務、一是健康、第三是親友關係,國人每年自發健檢的人數不到6成,平均自費健檢金額也不到850元,大多數的人都以怕麻煩及自己覺得很健康,不願定期健檢,這就會影響退休後的健康活躍度。

同時台壽也分析,若沒有任何興趣嗜好者,退休生活滿意度也會降到1成左右,大部分國人退休後的嗜好以國內外旅遊為最大宗,約占28.4%,另外運動占27.4%,學習才藝也有10%。

台壽調查也發現,在累積財富上,目前40∼49歲的世代偏愛保險,50∼59歲的世代偏愛金融商品,60及70世代則愛定存。保險方面,年金險與儲蓄型保險最受國人青睞,分別占16.6%與34.4%;且調查發現,越年輕者越懂得提早為自己準備退休金,有逾5成的受訪者認同保險對財務自由度有幫助,可減輕退休的財務壓力。

由於少子化及不婚比率提高,台壽也發現有67.2%的40世代靠自己儲蓄和累積退休金,70世代則近6成來自子女的奉養,但只有1/4的父母對子女奉養能力有信心,大部分的人不再相信養兒防老。且目前子女能奉養父母的金額與父母的期待亦有落差,父母的預期值是一個月約16,449元,子女能夠提供的金額則約一個月13,957元。

因此保險業者都建議40∼50世代現在雖仍在夾心階段,但仍要提早為自己的退休生活預作準備,每月幾千元到上萬元,都是不錯的累積方式,在退休所得替代上會有明顯效果。

養兒防老變了調

月賺22萬女機師 拒養盲眼老父
7個女兒都不孝 婦近億遺產全留兒子
買房花孩子錢 爸:養大不用給回饋?
千萬房產贈兒 翁賠棺材本還背債50萬
執意救90歲母 背後原因讓網友全怒了

______________

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快投稿 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