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年古生物遺跡探討!左鎮「侏儒化」臺灣猛獁象、古脊椎動物,為「臺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研討會拓展新方向!
2024「臺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於9月11日正式完美落幕!為期2天的論文交流會,邀請了臺灣、美國、日本、法國、菲律賓等各國的生物專家,齊聚一堂共同研究古生物化石。其中,最令人驚豔的「侏儒化」臺灣草原猛獁象,其「右下顎骨」標本展示,讓各大學者對臺灣物種展開全新認知。它的比例與其他在歐美地區所發現的草原猛獁象對比,足足小了一半,而更顯現臺灣的地理、演化獨特性,造就動物大尺度演變!除了新物種的商討,更發佈了27篇中、英文論文發表,及16篇海報設計,也對臺灣特有的「早坂島犀」犀牛化石與其他古脊椎動物,做更進一步了解與討論!
臺大團隊歷時1年研究,臺灣猛獁象有望爭取為特有種
此次研討會,臺灣草原猛獁象為世界學者探討的議題之一。1975年由日本學者鹿間時夫等人將其命名,化石由陳春木(化石爺爺)等人在左鎮菜寮溪一帶發現標本,但因化石不知去向,自從原始研究發表後就不為人知。臺大生科系蔡政修副教授研究團隊,發現當初命名臺灣猛獁象的正模式標本就展示在左鎮化石園區當中,並開啟為期1年的研究並重新找回失落的臺灣猛獁象模式標本。團隊根據正模標本的尺寸及形態特徵,指出臺灣猛獁象產生侏儒化現象,也進一步提出臺灣猛獁象為臺灣標誌性物種,不只是當初命名的特有亞種。團隊也已 將新研究投稿於國際期刊並正式被接受了,全新議題將帶領世界學者啟發更多指引,而左鎮化石園區也縮小比例建造象的模型,展示於民眾,讓更多人了解史前文化的演變。
臺南「左鎮化石群」出土,展現臺灣島高度生物多樣性
此次盛邀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組研究員張鈞翔博士、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蔡政修副教授、臺灣前環保署署長魏國彥退休教授,與法國波爾多大學Antoine Souron教授、日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甲能直樹博士以及日本東京大學海部陽介教授等多位外國學者共同參與,結合年輕世代的創新研究發表,一同探究台灣與世界各地的化石。根據在臺南菜寮溪所挖掘的更新世中期犀牛化石,配合早坂一郎教授過去發表的文獻,加上蔡政修教授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早坂島犀研究,能肯定的是,台灣已在萬年前,現在看不到的大型哺乳動物就已經居住在這片土地、群居生活。此外,學者更針對臺南地區的古脊椎動物,以殘斷的標本、褐色、深色等骨質與裂痕,了解其作息,模擬化當初物競天擇的生態模樣。這項重要的文化資產,相信在這次研討會的熱烈傳播下,能引起大眾對地球歷史及生物多樣性的多點關心與認識,也能發揚古生物研究,增加臺灣在國際能見度。
跟隨臺南400,我們重啟那些被遺忘的自然資產
2024年為臺南400,為了呼應珍視傳統之重要文化價值,臺南市立博物館精心策畫「臺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特邀18位專家學者深度交流古生物知識,也一同探討臺灣猛獁象、台灣犀牛等特有的原始生物,也感謝過去早坂一郎教授的歷史貢獻。而身為全國唯一兼具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及休憩功能的化石主題博物館-左鎮文化園區,也藉由這次研討會的擴展,進行教育推廣、典藏研究等任務,藉此引發莘莘學子對古生物的關切。相信經過這次學術盛宴,也能展現臺南獨特的城市風貌與歷史足跡,而我們的研究團隊,將繼續深入研究「臺灣猛獁象」以全新特有種之姿站上國際舞台,讓世界看見臺灣物種的多樣化,點燃古生物研究產業一抹全新「犀」望。
(圖片來源:臺南市立博物館)
更多放言報導
「貓貓蟲咖波」陪你用雙腳探索台南每道風景!造型獎牌、紀念跑衣等15種超萌好禮、最高400萬獎金等你通通帶回家!
《風起王城》四部曲交響樂全球首演,作曲家石青如帶領聽眾走進時光隧道,一覽專屬臺南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