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執行長運動後驟逝!國健署:這時間急著運動太危險


【余宗翰報導】國家痛失英才,知名資料科學及人工智慧頂尖專家陳昇瑋因為腦出血送醫不治,享年44歲。玉山金控今(13)日表示,公司的科技長陳昇瑋假日運動後,在回家途中發生腦出血,雖經緊急送醫搶救仍不幸辭世。

陳昇瑋是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博士,是台灣頂尖的資料科學及人工智慧專家,曾擔任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並創立資料洞察實驗室,發表超過130篇學術論文,也曾擔任台灣資料科學協會理事長、科技生態發展公益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對台灣科技界卓有貢獻。因為陳昇瑋擁有卓越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豐富的產學合作經驗,曾榮獲「李國鼎青年研究獎」、「傑出人才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獎」等眾多獎項。

陳昇瑋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樂於培育英才。在中央研究院的支持下,陳昇瑋在2018年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並擔任執行長,至今已培育6000多位優秀AI人才,提升台灣整體競爭力。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在臉書上寫文悼念:「感謝昇瑋執行長帶領本校,從無到有開創台灣人工智慧推廣與產業AI化的新頁,讓我們看到了學者貢獻社會的無私付出,他充滿熱情、實踐理想的典範會永遠在我們心中。」

運動可預防中風,但過於激烈可能誘發腦出血

陳昇瑋發生腦出血的時機點在運動之後,雖然目前無法確定腦出血(出血性腦中風)情形是否為運動引發,但值得注意的,激烈的運動確實是引發中風(包含出血性與阻塞性腦中風)的誘因之一。

根據奇美醫院衛教資訊,所謂腦中風,是因為突發性的腦內出血或缺血,導致腦中局部受到壓迫、或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部組織受傷,引發思考能力或身體功能暫時或永久失去功能。腦中風分為兩種:

  • 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

  • 阻塞性中風: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胞缺血。

學界已證實運動能有效降低中風死亡率,《英國運動醫學雜誌》曾發表一份研究,透過分析了英國英格蘭、蘇格蘭地區共80,306名成年人的生活習慣,發現相較於沒有從事指定運動的人,喜愛球拍運動的人死亡率降低了47%,游泳組降低了28%,有氧舞蹈組降低了27%。

雖然運動可降低中風的危害,然而,如果運動過度激烈,也會誘發中風。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衛教資訊,低溫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所以一般腦出血往往容易發生在冬季;另外,也應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或激烈運動,都能預防腦中風發生。

雖然已步入溫暖的春天,但氣溫仍不穩定,下一頁告訴你這時間盡量別運動!


冷天氣運動需特別小心,5個重點防中風

雖然已步入溫暖的春天,但氣溫仍不穩定,仍不時轉為寒冷天氣。如果本身是高血壓、高血脂的高危險群,在天氣轉寒時進行運動時要特別小心。以下根據國健署衛教資訊,整理出5個建議

  1. 隨手添衣

    國健署特別提醒65歲以上的長輩,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待身體變暖之後再進行活動。

  2. 剛起床先喝一杯溫開水

    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一杯溫開水,避免剛起床時較為濃稠的血液,可降低中風機率。

  3. 早起運動記得曬太陽

    習慣早起運動的民眾,不要急著太早出門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或天氣暖了再出門,也建議也可改在室內運動。

  4. 不要單獨活動

    高危險族群最好攜伴活動,盡量避免單獨去運動、爬山,以免出意外時無人可以照應。

  5. 最好採洋蔥式穿法

    高危險族群出門需特別注意保暖,建議採多層次穿著,像是洋蔥式穿法,方便隨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盡可能選擇易於穿脫或合適肢體活動之衣物;且記得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

發現2種狀應馬上就醫,把握黃金救援時間

發生腦中風時,搶時間趕快接受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準則。目前國內推行一個簡單的口訣,讓病人與家屬可以輕易地分辨腦中風的發生。

「臨」—臨時手腳軟。

「微」—微笑困難。

「不」—不輪轉說話(說話不流利)。

「亂」—不亂趕快就醫。

當我們發現有這些「臨微不亂」的主觀症狀時,就有可能是腦中風找上門了,要趕快就醫,把握黃金救治時間,盡量減少中風帶來的危害。


原文引自:玉山金科技長陳昇瑋44歲腦出血突逝!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防腦中風?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