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個月年終獎金還有?航運大老拋3挑戰

狂發幾十個月的年終獎金,讓貨櫃航運業者好福利成熱門話題。但疫情紅利逐漸消退,長榮海運董事長張衍義在春節團拜活動上拋出這3個挑戰提問,端看業者在2023年能否因應,才能讓明年紅包繼續來。

沈寂已久的貨櫃航運,2023年是否有復甦可能?

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在2022年第三季、第四季紛紛召開法說會,保守看待2023年的市況;其中,長榮、陽明都提到海運市場艙位供過於求,萬海則說到運價持續下探,終端需求未見好轉。

2023年開工之際,航運界1日進行新春團拜,陽明董事長鄭貞茂受訪指出,雖然沒看到復甦的強訊號,但市場恐慌已經降低,景氣應會慢慢變好。

例如美國升息即將到頂,中國房市與金融市場漸穩,疫情解封後的貨量雖然有限,但下半年好轉沒有太大疑慮。

輪船商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長榮海運董事長張衍義則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航運業是少數得利的產業,幾乎所有業者的營收都破紀錄,今年是疫情後的第一年,航運業即將面臨三個挑戰。

挑戰一》全球經貿下滑

張衍義說,無論是IMF或其他市場調研機構的預測,都看低今年的經濟成長。

的確,IMF報告中提到全球經濟的下行風險,包括中國疫情爆發、房地產危機惡化、世界性通貨膨漲等等問題,對航運業皆非好事。但好消息是,IMF在31日最新公佈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微幅上調全球經濟成長率,預計達2.9%,較去年10月預測的2.7%稍高,但仍低於去年全年的3.4%。

此外,誠如航運業界一致認為俄烏戰爭是影響景氣的最大變數,如果戰爭早點結束,降低通膨衝擊也能緩解能源危機;IMF也表示,戰爭推升能源、食品價格,雖然多數國家整體通膨開始下降,但若核心通膨數據沒有跟著下滑,各國金融環境過早放鬆,市場還是容易波動。

鄭貞茂則指出,戰爭使然,歐洲國家去年底原本預計能源短缺,結果遇到暖冬,德國的第四季經濟衰退0.2%,沒有原本預期的差。

挑戰二》運價下滑與崩跌

全球景氣下行影響百工百業,而航運業的重要觀察指標則是運價。張衍義提到,今年前2週的上海航運交易所運價指數(SCFI)與2022年初的最高點相比,下跌超過8成,幅度「非常非常大」,尤其美西線與歐洲線的跌幅也都超過8成。

其實,航運運價下滑議題,從去年討論到今年,目前看來還沒有明顯止血,長榮海運總經理謝惠全去年在法說會上以一首詩形容對於海運市場的看法,詩中就提及「春去秋來又逢冬、運價漲跌永無終」。

而萬海總經理謝福隆在去年的法說會也說到,各個航商依照本身的成本結構訂價,基本上不會隨意砍價而造成虧損;陽明也強調,只要運價水準維持獲利空間,就不會刻意減艙。

全球景氣下行影響百工百業,而航運業的重要觀察指標則是運價。取自pexels
全球景氣下行影響百工百業,而航運業的重要觀察指標則是運價。取自pexels

挑戰三》艙位增加走回削價老路?

相較前兩個挑戰,專家認為,航運業者最不願見到的景象,就是走回過去「削價競爭」的老路。

就拿2016年的例子來說,旗下擁有70艘船隻,在韓國航運業規模最大的「韓進海運」宣布破產,起因於當時各國海運業者為了載送高利潤的3C產品,不斷削價競爭的惡果。

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統計,2023年將增加約240萬箱的20呎櫃,2024年則增加為280萬箱,這點讓張衍義相當憂心,他說,今、明兩年會有很多新船下水,艙位持續增加,如果經濟發展跟不上,除非可以大幅削減運力,否則恐怕又會走上削價戰。

陽明在去年法說會中早已指出艙位供過於求,使得現貨價下跌,確實已對長約價格造成壓力,必須審慎與客戶商談並適度調整。

台驊投控董事長顏益財也不諱言,今年運力供過於求的情形會比去年嚴重,但不排除業者會提早拆解老船以及部分船舶退出歐美航線,供給過剩缺口不至過高。

團拜談完景氣後,貨櫃航運業者的股價並沒有太大波動,長榮收平,陽明小跌0.1元,萬海則微幅上漲0.8元,投資人顯然還在持續觀望。

誠如張衍義所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這兩年是「神鬼奇航」,貨櫃航運成了市場當紅炸子雞,公司發出高額年終獎金屢屢成為話題,雖然今年市況不若以往,仍持續乘風破浪,但會往上還是往下走,有待觀察。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航運業榮景轉衰!鄭貞茂如何掌舵陽明挺過危機?
通膨要降了?IMF上修全球經濟成長至2.9%
長榮大跌40%之後?陽明前董座:海運還有未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