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男應酬不忌口「看馬路線條扭曲」檢出眼底出血 竟是糖尿病作祟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一名45歲的趙先生工作時常需聚餐應酬,近日騎車時發現看路標吃力,甚至馬路上的線條還出現扭曲變形,就醫發現血壓、血糖和血脂肪都嚴重超標,高血糖甚至損傷視力。

一名45歲的趙先生近日騎車時發現看路標吃力,甚至馬路上的線條還出現扭曲變形。(圖/示意圖/pexels)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眼科部林暄婕醫師說明,該患者到眼科診所就診,發現眼底出血,診所緊急安排轉診至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眼科部就醫。醫師立即替他安排進行眼底攝影及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儀檢查,依據檢查結果,高度懷疑是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及黃斑部水腫,接續安排抽血檢驗,檢驗結果發現趙先生的糖化血色素高達13.1%,是正常標準值的兩倍之多,且血壓及血脂也出現異常數值。

後續趙先生依照醫囑用藥治療,並控制三高,眼科方面則使用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生長因子藥物治療,經過定期回診及藥物治療,趙先生的三高數據及視力都逐漸進步,也能恢復正常工作。

<strong>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最常見之視網膜血管疾病。(示意圖/資料庫)</strong>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最常見之視網膜血管疾病。(示意圖/資料庫)

林暄婕說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最常見之視網膜血管疾病,糖尿病病人因長期血糖控制不良,血管就像長時間泡在糖水之中,很容易產生各式併發症。視網膜病變就是小血管併發症之一,主要侵犯視網膜微血管產生小出血點、脂肪性滲出物、微血管瘤、甚至新生血管等,病程前期不一定會有症狀,但當發生玻璃體出血或牽引性視網膜剝離時,則會造成嚴重視力受損。

此外,不健全的視網膜血管會產生滲漏,導致黃斑部水腫,也會造成視力模糊或扭曲,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是工作年齡人口(壯年、尚未退休的族群)常見的失明原因,絕對不可輕忽。

林暄婕指出,針對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接受視網膜雷射治療,使視網膜出現的不正常血管萎縮,若發生嚴重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則需接受玻璃體切除手術。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為玻璃體內藥物注射,包括抗血管生長因子或類固醇等,健保均有條件式的給付,若符合相關條文規定可提出申請。

林暄婕醫師提醒,糖尿病病人應定期接受眼底檢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控制,減少併發症的產生。(圖/新竹臺大分院提供)
糖尿病病人應定期接受眼底檢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控制,減少併發症的產生。(圖/新竹臺大分院提供)

從112年2月開始,健保署通過增加抗血管生長因子藥物的給付針數,在符合規定的情況下,每眼可申請的針數上限由以往的8針大幅增加至14針,對病人而言是一大福音,可以減輕不少經濟負擔。然而,除了眼科方面的治療,最根本的血糖、血壓、血脂控制,以及戒菸、運動等良好習慣建立也不可忽視。

林暄婕醫師提醒,由於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沒有特殊症狀,很多糖尿病病人往往只注意血糖控制,而忽略其他可能的併發症,直到視力出狀況時才到眼科就診,此時往往已經進展到嚴重的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需要接受手術才能回復部分的視力;建議糖尿病病人應定期接受眼底檢查,並依照眼底檢查結果安排後續追蹤時程;此外,國民健康署也提供40歲到64歲的民眾每三年一次健康檢查的補助,民眾持健保卡到特約醫療院所即可接受健檢,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控制,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延伸閱讀
麵越細鈉越多!他天天吃「雞絲麵」吃到高血壓 鈉含量是通心粉近百倍
減重減到「中風」!40歲女術後急著瘦「少吃少喝多動」水分不夠
豆豆四類營養大不同!營養師揭:綠豆是澱粉、花生屬於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