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物價飆升5% 漲幅2008年來最猛

勞工部10日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5月上漲5%,漲幅為2008年經濟衰退以來最大,超過經濟學者預期的4.7%;聯準會(Fed)下周會晤可能討論如何穩定物價,共和黨人則認為,拜登政府紓困與基礎建設計畫是高通膨主因。

勞工部的統計顯示,5月的CPI較4月增漲0.6%,若撇除浮動的食物與能源成本,則年增3.8%,仍是1992年以來最大漲勢。

經濟在疫情重創後逐漸復甦,消費者需求強勁,連帶許多商品與服務價格持續攀升;政府與經濟學者表示,待經濟復甦力道減緩,供應趕上需求後,CPI漲勢便可能放慢腳步;此外,由於去年CPI受到封城而重挫,使得年度CPI顯得落差更大。

物價上漲主要受到兩大趨勢影響:一為經濟經歷全球疫情衝擊後首度復甦,二為製造業重要原料供應短缺,製造商仍在加速擴大產量;許多家庭收到諸多補助,又連月居家避疫,現在則開始大肆消費,進一步帶動消費者需求。

許多經濟者學預期通膨會逐漸回穩,維持在聯準會訂定的2%通膨率,但也有部分經學者擔心,經濟加速復甦,加上消費者支出帶動強勁需求,通膨率也會水漲船高。

聯準會下周將會晤,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將與同仁討論,如何在疫情後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中,達到穩定物價和全面就業的兩大目標。

雖然當局承諾會維持接近零的利率,直到經濟達到最大就業量,而且稍高於2%的通膨率能維持一段時間為止,不過費城聯準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rker)上周鬆口說:「也許至少要來思考一下削減政策了。」

若勞工薪資不漲,高通膨可能損害購買力;雖然通膨短期飆高不可能造成長期衝擊,但情況若遲未改變,可能迫使聯準會減少經濟支持,股市可能下跌,恐釀新一波經濟衰退。

目前聯準會仍認為高通膨率只是暫時情況,供應瓶頸緩解後就會有所改善;投資人10日似乎未因高通膨率而動搖,公債殖利率下跌,美股上漲。

共和黨人怪罪高通膨是因為寬鬆貨幣政策所致,以及拜登政府大肆發放紓困金與投資基礎建設支出。

國會參院財政委員會共和黨參議員柯瑞柏(Mike Crapo)表示:「這是經濟衰退後最大的物價年增率,大規模紓困支出是主要原因。聯邦進一步的支出提案,增稅扼殺工作機會,這些都不是經濟復甦的解方。」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臉書:搬家遠距上班 可能調降薪資
華裔教授胡安明被控隱瞞與中國關係 受審第1人
法贈美第二尊自由女神像 7/1到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