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學生餐車賣刈包 口味分「公」「母」

5大學生餐車賣刈包 口味分「公」「母」

大學生暑假怎麼過?高雄有5位大學生經過簡單的市場調查後,決定聯手賣早餐刈包,他們從打造餐車開始,還融入不少創意,不只刈包取名「公的」和「母的」區分口味,連收錢,都避免污染食材,讓消費者自己付錢自己找錢,而這過程,是人生的體驗,也是商業理論和實務的結合。

從住家地下室把餐車推出來,天才矇矇亮,他們這天的工作早就展開,攤車才定位,工作人員已經自發性分工合作起來。

攤開白嫩嫩的麵皮,先抹上醬汁,接著放美生菜,還有照燒雞腿,拚命往裡頭塞,滿滿的內餡把俗稱虎咬豬的刈包撐出老虎的大嘴。

刈包餐車工作人員:「這個是公的刈包男生食量大,這個肉片比較多。」

刈包餐車工作人員:「這個是母的刈包女生大部分,喜歡吃甜食這個吃起來,就是甜甜鹹鹹的味道。」

名字有創意,另一個不同在付錢方式,老闆先把零錢放在分格的小木箱裡,顧客把錢塞進餐車上的小口,自己在零錢箱裡找零錢。

消費者:「因為他們不會自己去碰到錢,就不會覺得食物會沾到髒的。」

刈包餐車發起學生曾泓凱:「我們老師有說其實,商業的第一個步驟就是互相信任。」

賣刈包的5位大學生,原本是高中同學,他們從做餐車開始,都是自己動手,但可別以為他們是一頭熱隨便做。

刈包餐車發起學生曾泓凱:「我就找了學校附近的一家刈包店,然後我就挑了幾天站在店門口,開始算店的人流量,然後粗估一下成本,我就覺得刈包是很有潛力的。」

他們每賣一個,還要捐出一塊錢給動物救援小組,只是小規模經營,一天也大概只能出100份刈包,賣完就打烊,但他們說,賺錢不是重點,重點是這暑假他們有不同的人生體驗。(民視新聞鄧山田高雄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