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碳權買好買滿、不做漂綠!歐萊德擁千萬「碳權資產」,為何賣洗髮精也要買碳權?

歐萊德(O'right)是台灣第一家推出碳中和洗髮精業者,秉持零碳永續的精神,桃園龍潭總部採綠建築設計,屋頂蓋太陽能板,旁邊還矗立著一支風力發電機,更重要的是,它所生產的洗髮精全是碳中和(Carbon Neutral)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者使用期間所產生的碳排全都抵銷掉。

當一家公司宣告碳中和,就是一輩子要這樣做,我們必須對消費者負責,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透露,公司已儲存未來5年的碳權需求,並經會計師簽證通過,財務報表列舉「碳權資產」,至今累積1,000萬元台幣碳權資產,怎麼做到的?

葛望平_歐萊德集團董事長_2023_07_31_翁挺耀攝_30.jpeg 圖/翁挺耀攝
葛望平_歐萊德集團董事長_2023_07_31_翁挺耀攝_30.jpeg 圖/翁挺耀攝

台灣第一支碳中和洗髮精!這是怎麼計算的?

在淨零排放、碳中和議題逐漸受到各大企業重視前,歐萊德早在2010年配合環保署展開碳足跡盤查,並於2011年生產出全球第一支碳中和洗髮精。

所謂碳中和,是指企業在一定時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透過植樹、使用再生能源等方式累積的減碳量,一增一減相互抵銷。

企業若要避免只是花錢買碳權、付錢給別人減碳,被貼上漂綠(Greenwashing)標籤的話,首先必須盡全力降低自身的碳排。歐萊德在用電使用100%再生能源、回收包裝,也將雨水與廢水回收處理,做到零排放工廠。

一瓶400cc洗髮精碳排量約11公斤,9成來自消費者端

溫室氣體排放源分成三大範疇,歐萊德購買碳權主要是抵減範疇三「消費者使用產品期間」所產生的碳排,包含消費者洗頭髮使用電熱爐的用電、用水全都計算。

葛望平_歐萊德集團董事長_2023_07_31_翁挺耀攝_31.jpeg 圖/翁挺耀攝
葛望平_歐萊德集團董事長_2023_07_31_翁挺耀攝_31.jpeg 圖/翁挺耀攝

雖然歐萊德的品類逾百種,單以一罐400cc洗髮精來看,其產品生命周期所產生的碳排約11公斤,其中有9成碳排來自消費者產生(使用時間以半年計算)。葛望平進一步說明:「生產製造所產生的碳排不到1公斤,但是光消費者使用所產生的碳排就占了10公斤以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買碳權來抵換。」同時歐萊德透過改善產品配方,讓洗髮精更好沖洗。

當年歐萊德為了累積碳權交易的經驗,買過國內環保署專案、聯合國、獨立機構碳驗證標準(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三種不同類型的碳權,「我們第一個碳權交易在2010年,購買碳權不只是學習它的減碳方法學,也是鼓勵大家做減碳行動,」葛望平說。

企業為何也要買碳權?怎麼預防漂綠?

不只有歐萊德,國內大型企業奇美實業、華邦電等都因為自身減碳與ESG的需求,很早就到國外購買碳權。對於碳權交易所將在8月7日掛牌上路,葛望平直言,自己三年前就在倡議台灣應該要有自己的碳權交易所。

我們公司做的是自願性減碳,為什麼錢都要往外送,給國外的碳權交易所賺走。不只是大企業有減碳的需求,現在中小企業更想要做自願性減碳,我們想要成為在國際上有競爭的供應鏈! 」他點出碳權交易所對於中小企業採購碳權的重要性,歐萊德的產品除了在台販售,也在海外超過40國布局,以主打綠色產品創造差異性。

但市場對於碳權也有不好的印象,漂綠(指企業把永續作為行銷口號,但實際在生產與製造過程可能衝擊環境生態)與永續往往是一線之隔。

葛望平_歐萊德集團董事長_2023_07_31_翁挺耀攝_18 圖/翁挺耀攝
葛望平_歐萊德集團董事長_2023_07_31_翁挺耀攝_18 圖/翁挺耀攝

對於企業在購買碳權的來源與管理方式,葛望平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醒2件事。第一,以碳權來源來說,如果一間企業沒有做到碳中和,但卻對外販售碳權可能是有問題的,特別是現在社會氛圍反對透過漂綠獲取利益。

第二,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要做碳中和,必須儲存碳權,並經過第三方驗證。因為你不能確保你明年是否能夠買到碳權,也有可能當年度業績大爆發,碳權的需求大於預期。以歐萊德來說,每年就花200~300萬元購買碳權,公司已儲存未來五年的碳權需求量。

企業心聲:台灣碳費與國際接軌、更多元的減碳方法學

歐萊德不只產品做到碳中和,2020年底在國際第三方驗證機構SGS的查證下,宣告達成組織碳中和與77項全品項碳中和,成為全球第1家達到碳中和的美妝企業。「我從2006年就想做碳中和這件事情,我們認為真正的綠色產品,是對人與環境都健康,環境健康是用減少CO2來衡量。」

葛望平_歐萊德集團董事長_2023_07_31_翁挺耀攝_27 圖/翁挺耀攝
葛望平_歐萊德集團董事長_2023_07_31_翁挺耀攝_27 圖/翁挺耀攝

現今永續已經不再是口號,而是一家企業能否存活下去的關鍵。特別是台灣環保署即將開徵碳費,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美版碳關稅《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CCA)等碳稅風暴來襲,葛望平翻出手寫筆記,語重心長地告訴記者:「台灣碳費預估每噸課300元,歐盟一噸90歐元,美國預估55美元,未來企業在台灣繳的碳費能否抵各國的碳關稅, 台灣必須與國際接軌,不要被重複課稅。

企業對碳權交易所抱持高度期待,他希望政府能夠制訂更多好的減碳方法學,鼓勵企業到個人的減碳行為,「有了明確的方法學,及制定獎勵制度,讓企業有所依循,減碳才有可能變成資產。」

歐萊德(O'right)小檔案

成立時間:2002年3月
董事長:葛望平
員工數:280人
營收:6億元(2022年)
產品:生產髮膚保養品,在超過40國布局

更多報導
69歲的東豐擁抱太陽能、狂吸600張憑證!紡織老廠為何敢押寶光電自發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