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亞太裔疫情患者 有中度或重度心理困擾

亞太基金會執行總監王珞玲表示,只有16%的亞裔報告患有精神疾病,而白人成年人的這一比率為24%。(記者劉先進╱攝影)
亞太基金會執行總監王珞玲表示,只有16%的亞裔報告患有精神疾病,而白人成年人的這一比率為24%。(記者劉先進╱攝影)

亞太基金會(Asian Pacific Fund)本周舉行亞太裔峰會「恢復和重新定義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總監王珞玲(Carolyn Wang Kong)表示,只有16%的亞裔報告患有任何精神疾病,而白人成年人的這一比率為24%。幾乎一半的亞太裔社區疫情患者,正在經歷中度或嚴重的心理困擾。

王珞玲說,亞太基金會成立30年,是本地區一家致力於服務亞裔、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社區的社區基金會。 當天討論的是,社區的心理健康和福祉的驅動因素,有哪些解決方案已經到位,且行之有效,「我們必須能夠明確,是什麼導致健康或不健康,這樣制定出來的解決方案,才能真正滿足社區的需求。」

王珞玲表示,只有16%的亞裔報告患有任何精神疾病,而白人成年人為24%。相比於白人,亞太裔成年人尋求精神健康服務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一。只有25%的亞太裔報告說接受過精神健康服務,而白人的比率則為52%。「為什麼所有這些數據都指向,亞太裔要麼不需要服務,要麼沒有問題,要麼是恥辱化?」

王珞玲表示,幾乎一半的亞太裔社區疫情患者,正在經歷中度或嚴重的心理困擾。與上述16%的數字相比,是一個非常不同的故事。根據疾控中心的數據,蓄意自殘仍然是15至24歲加州青少年的主要死因。加州健康兒童調查顯示,每年有42%的亞裔青少年表示長期感到悲傷或絕望,比疫情之前的33%有所上升,是所有族裔青少年中增幅最大的。「脫節的原因在哪裡?數據清楚地表明有需求,但卻沒有人去關心?如果我們能夠重新認識亞裔社區的真實情況,我們就能重新定義解決方案。」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美最高法院大法官坦承接受招待 共和黨金主買單「50萬豪華旅遊」
谷歌殺妻案凶宅掛牌 賣家經紀:雙方決定
轉型電動車… 燃油車新規從嚴上路 要更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