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大鵬灣迷航領航幼鯨 擱淺塭豐海堤救援後仍不治死亡

幼鯨在海堤附近擱淺、尾鰭無力地擺動。

屏東佳冬鄉塭豐海堤6日清晨出現一隻體長約3公尺的短肢領航鯨,海保署等單位獲報到場救援,將幼鯨搬上岸後經比對,發現正是5月底在大鵬灣迷航的幼鯨。

海保署海洋生物保育組長羅進明表示,「大鵬灣那一個案件產生後,大家其實都有持續在現場去做一些觀測,有浮出水面的照片,大概從牠體態的照片做研判,有幾個特徵的地方去做對比,判斷就是同一隻。」

志工等人用濕毛巾跟海水幫忙保濕,短肢領航鯨是群體動物,由於擱淺幼鯨體型偏瘦,救援過程也無力掙扎,推測是因身體虛弱才脫離鯨群迷航。

經獸醫抽血檢驗後,也發現幼鯨緊迫及發炎指數都很高,已於7日清晨不幸死亡。

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說明,「那個抽血報告就是,牠的緊迫指數非常高,緊迫指數高有時候會讓牠整個免疫系統下降,甚至就是緊迫太高會瞬間死亡,血液檢查看出來,牠呈現脫水的狀態,發炎指數非常高 ,還沒有辦法釐清說是因為感染,還是本身身體不好而產生一些發炎的狀態。」

鯨豚中心推測,幼鯨在大鵬灣迷航時適逢週末,當地遊客眾多,若有受到驚擾就可能讓虛弱的幼鯨更加緊迫。也提醒民眾,若發現迷航或擱淺的鯨豚,應盡速通報海巡,不要靠近喧嘩或吹哨子,以免驚擾野生動物、也耽誤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