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5日》探討六四事件 6/3-6/4萬座曉劇場上演

遭中國與香港禁演的《5月35日》6/3-6/4首度在臺灣萬座曉劇場演出
遭中國與香港禁演的《5月35日》6/3-6/4首度在臺灣萬座曉劇場演出
《5月35日》臺灣版述說歷史事件背後難以直面的傷痕
《5月35日》臺灣版述說歷史事件背後難以直面的傷痕

香港劇作家莊梅岩從六四事件受難者家屬角度出發,以《5月35日》作品講述歷史事件背後真相刻意被抹去、無法向任何人訴說的悲哀。此劇作在中國與香港皆遭到禁演,而今年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與曉劇場合作,由導演鍾伯淵執導,6月3日至4日首度搬上臺灣萬座曉劇場的舞臺。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表示,期望透過這個作品,讓更多人了解這個事件,關心中國與香港人權的議題,讓更多同溫層外的世界可以看到。

 

「六四」在中國官方是禁忌詞,「5月35日」因此成為中國網友談論六四的隱諱代名詞,香港劇作家莊梅岩以此為劇名進行創作,描述一對北京的年老夫妻,丈夫為了替患上末期癌症的妻子完全最後的心願,決定到天安門廣場為「六四」鎮壓死去的兒子哀悼。導演鍾伯淵表示,故事的最後在廣場點起蠟燭引起一陣風,希望透過演出,讓守護人民自由民主與人權的風可以吹拂到香港、中國等被人權壓迫的地方。我們藉此回看歷史,該如何避免這樣的傷痛再次發生。

 

曉劇場作品長年探討當代社會議題、多元文化議題等面向,並不斷提問與探尋。這一、兩年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中國是否武力攻臺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此時在臺灣演出《5月35日》格外有意義。導演鍾伯淵指出,所有的表演者都是時代的縮影,劇本都是時代的故事,六月四日這不是一個單一事件,是一個威權與獨裁的政府對人民的壓迫,「我們該如何在未來的今天避免這件事情發生。」

 

曉劇場表示,在六四天安門事件34週年的這個時間,《5月35日》臺灣版述說歷史事件背後難以直面的傷痕,給予了已過時空發聲的機會,並融合臺灣當代社會與國際議題,賦予了故事鮮明的血淚肌理。《5月35日》6月3日至4日萬座曉劇場首次與觀眾見面,不只回顧歷史,更期許未來歷史將不會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