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升學率 比當年大學窄門還難進

自學生團體發起人王逸聖談到過去自學的經驗認為,許多法規還是以「學校」為主,像是學校每學期會有健康檢查,還有流感疫苗接種,都是由校內統一施打,但未將自學生納入;王逸聖也提到,有許多自學生是身障者,但他們離開學校後,就無法取得像教材、點字機、教育代金等補助,這也是特教法必須修正的地方。

針對升學部分,王逸聖表示,自學生想要上大學,必須透過「特殊選材」,但是僅5%的錄取率,讓許多自學生的升學路受阻;108課綱上路後,自學生想透過學測升學,卻要準備「學習歷程」檔案,但報名參加比賽時,主辦單位都要求以「學校」為主,不開放自學生參加比賽,自學生無法累積比賽經驗,為升學阻礙。

王逸聖表示,台灣的升學制度對自學生限制頗多,像目前的學測申請制度或指考,都是採課綱設計、紙筆測驗,自學生很難進入理想中的大學就讀,許多自學生選擇出國,但並非所有家庭的經濟狀況都能允許,近年自學比例也漸漸提高,盼政府能更正視這些問題。

智商高達160以上的天才江璟亮,13歲就被紐約大學錄取,而江璟亮過去的學習經驗就是以「自學」為主。江璟亮長在單親家庭,由母親江稜裕獨自撫養,談起江璟亮的學習旅程,江稜裕坦言計畫趕不上變化,像是孩子突然決定要到美國讀書,就開始幫助孩子找原文書、準備考試,隨時要接住江璟亮丟過來的變化球。

談到自學與學校教育的差異,江璟亮說,「花了一段時間才適應校園生活,學校生活需要掌握上課流程和學習交友,自學則是自己學習規畫,學校的生活則是跟著學校進度」;江璟亮也在自學和常態教育上得到一個結論,他說,「自學不是常軌,良師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