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世界高血壓日!每4人中就有1人因高血壓併發症死亡!「722」準確量血壓遠離死神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世界高血壓聯盟訂定今年主題為「準確量血壓,控制血壓,延長壽命」,呼籲世界各國政府重視測量血壓的重要性,加強民眾對血壓的自我管理。高血壓是全球性的健康議題,也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眼疾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依據108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在十大死因為第2位、第4位及第8位,已超過3.8萬人死亡,即每4.5人死亡中就有1人是死於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疾病。

示意圖/photo AC

高血壓初期症狀不明顯,卻是健康隱形殺手。依據國民健康署106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逾26%,邁入中年後 40歲以上更達38%,高血壓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此外,20歲以上民眾近3成不知道高血壓已悄悄上身。高血壓的成因是多面向性的,包括環境因素、體重過重、攝取過多鹽分與酒類、缺乏適量運動等。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提醒,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就像在「霸凌心臟」,可能會造成動脈硬化,並導致心肌肥厚,使心臟能輸出的血量下降,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此外,心肌肥厚會使心臟缺乏彈性,舒張功能出現異常,隨著時間一久,漸漸導致心臟收縮能力下降,嚴重時恐會引發心臟衰竭。

血壓係指血液從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當壓力越大,對心臟的負擔也越大。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舉例,每人每天心臟約要跳動10萬下,假設血壓長期處於180 mmHg,就像心臟每天背著80公斤重物跳10萬下,相較於血壓落在110 mmHg的健康族群負擔更重,也較容易出問題。長期忽視高血壓,不只會增加心臟血管風險,甚至連腎臟、大腦、眼球都會受影響。

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當血壓達130/85 mmHg即有偏高情形,140/90 mmHg以上就代表有高血壓。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掌握以下三個簡易步驟,就能輕鬆做好血壓3C自我管理:

  • 記得定期量血壓(Check):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有高血壓家族史更應該從年輕起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並利用紙本或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紀錄血壓數值,除可自我監測血壓變化情形,亦可幫助醫療人員瞭解血壓控制情形,做為治療依據。

  • 2C調整健康生活型態(Change):在日常生活上,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如採低油、糖、鹽及高纖的飲食、拒菸酒、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有助於血壓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風險。

  • 3C按時吃藥要記牢(Control):高血壓治療目標值依罹患慢性疾病種類及年齡層不同,會有所差異。一般民眾仍建議至少維持在血壓值140/90 mmHg以下,對於罹患慢性病及老人族群,血壓控制則更為重要,除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外,更需持續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高憲立表示,許多人到醫院看病時才順便量血壓,這是不夠的,而且民眾到了醫院通常比較緊張,血壓會升高,恐怕不準確。為了要讓更多民眾注意到自己的血壓,並且測得準確的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製作「2020台灣居家血壓共識」,推廣居家血壓量測及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 「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 「2」每次量兩遍。透過「定期血壓」清楚掌握血壓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另外,從飲食著手也能改善血壓,營養師林惠敏分享「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透過攝取富含高鉀、高鈣、高鎂、高膳食纖維、低飽和脂肪酸的天然食物來控制血壓,像是全穀類佔主食的三分之二以上、每日五份以上蔬菜水果、每日兩杯低脂乳品或優酪乳、豆製品取代肉品,以及適量的堅果及選用植物油烹調等,都能有助於控制血壓。除了正確量測血壓與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外,高血壓的病友應配合遵循醫師的指示服藥,切勿擅自停藥、使用他人藥物或服用偏方,讓血壓得到妥善的控制,避免高血壓引起的相關併發症。

延伸閱讀
再生醫療法惹議!癌症權威醫黃達夫:細胞治療尚未成熟 病患恐人財兩失
快訊/3年來首起兒童流感死亡!5歲童併發腦炎「發病到死亡僅3天」腸病毒流感病毒輪番上場
新加坡「茲卡病毒」增3病例!疾管署呼籲返國出現「2症狀」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