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女鼻水流不停竟是「腦脊髓鼻漏」 針灸一針便止住...中西醫如何合併治療「急重難症」?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於11日上午召開「中西醫合作治療急重難症」記者會,邀請專家學者、中西醫師到場分享臨床實際案例。(攝影/陳稚華)

中西醫結合治療,是將傳統中醫和現代西醫的方法、理論和技術結合起來,以提供患者更全面、個體化的醫療服務,臨床上依病人病情需要,給予合適的醫療方式來改善病情。

在過去,許多急重難症在傳統醫療方式中,遇到很多瓶頸與困難,但透過中西醫合療可以汲取中醫與西醫的長處,在兼顧內外,積極治療的同時,也能加強身體的調養,以癌症、精神疾病、中風等方面為例,常能突破原有極限,得到更好的治療成果。

去年國內受新冠本土疫情衝擊,不少民眾都選擇到中醫門診就醫調養,確診患者急需「清冠一號」診治,中醫就診人數也成長20.6%。

此外,根據統計,惡性腫瘤已連續40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及死亡人數,男性以大腸癌、女性以乳癌排名首位。大多數癌症病患經西醫診斷後,初期多以開刀為主,直至中末期轉移,多接受放、化療,標靶治療、或近期最熱門的免疫治療或細胞治療,但西醫治療過程非常辛苦,且根據不同治療模式,多會有相對應的臨床症狀、副作用出現。

究竟中醫該如何介入治療?中西醫如何治療急重難症?是否有最佳的時間點?

中西醫合併治療癌症5大優勢

癌症中醫稱為腫瘤或積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部主任、中醫學系系主任黃升騰指出,中西醫合併治療癌症有5大優勢:

1. 提升癌友存活率 

黃升騰表示,與沒有使用中藥的患者相比,當使用中藥作為輔助治療,可顯著提高使用EGFR-TKI 標靶藥物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存活率,也明顯減少其毒副作用。「使用中藥的患者的5年存活率高出了4.9%,其中最顯著的差異是2年存活率提高了12.75%。」 

使用中藥作為輔助治療,可顯著提高使用EGFR-TKI 標靶藥物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存活率,也明顯減少其毒副作用。(圖片來源/黃升騰中醫師提供

2. 減少癌症發生率

與沒有使用中藥的患者相比,黃升騰表示,當使用中藥作為輔助治療,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肝癌發生率,「在10種最常用於治療糖尿病的中藥,最常見的分別是丹參和六味地黃丸。」 

3. 針灸可預防化療後的周邊神經病變(CIPN)

黃升騰表示,直腸癌第三期病人接受化療時,同時針灸治療,「每次化療前一天及化療結束二天後,各針灸一次,每次30分鐘。 針灸與化療藥品Oxaliplatin同時治療可預防第3期直腸癌中經常使人衰弱的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CIPN);針刺對觸覺閾值的有益作用在治療完成後可持續至少6個月。」 

4. 中藥具有抑制復發性肝癌發生之分子機轉

黃升騰也強調,針對復發性肝細胞腫瘤,中藥和針灸可以達到:

• 增強局部控制 

• 控制局部肝腫瘤的阻塞情形(congestion status) 

• 誘發自噬作用、細胞凋亡、細胞週期停滯 

• 抑制上皮-間質細胞的變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 抑制細胞移行、入侵與轉移 

• 抑制 TGF-b, MMP 2/9 

• 抑制癌症的根性(cancer stemness) 

• 抑制CD113, CD44, EpCAM 

• 降低抗藥性

5. 中藥黃耆的抗癌效果研究

• 降低副作用 

• 抑制腫瘤生長

• 促進腫瘤死亡 

• 提高化療效果 

• 提升免疫力 

• 減少腫瘤轉移 

黃升騰指出,中西醫合併治療癌症能提升癌友存活率,還能抑制復發,但一開始的辯證論治很重要。(攝影/陳稚華)

中西醫合作治療常用藥物。(攝影/陳稚華)

針灸能緩解手術後疼痛、減少嗎啡引起的副作用

而中研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林昭庚,多年來致力於針灸研究,屢次獲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邀請演講,是台灣自退出聯合國後,首位以台灣學者身分接受WHO及UNESCO邀請的演講者,發表270篇SCI論文及59本專書。

在針刺穴位安全性研究方面,林昭庚於1982年首先透過屍體解剖,探測針灸背部經穴安全深度,1989年率先以電腦斷層掃瞄照相術陸續探討活人胸背部各穴位之安全深度,為醫學史上首位以屍體解剖及電腦斷層掃描研究穴位安全深度並供臨床應用者。 

2017年受邀在日內瓦舉行140屆WHO執行委員會,有來自190多國、6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分享「針灸應用在急重症治療的重要性」。為何WHO會這麼重視?林昭庚提到,「第一,因為世界上很多大災難,洪水、地震等,WHO需要針對急重症的治療因應。第二,人類遭受極大災難後會遭受傷心、難過、失眠、焦慮、不安等,也可以用針灸來解決。」

林昭庚表示,人體背部膀胱經膀穴,在針灸治療上是常用穴,但每個穴位的平均安全深度各有不同,且與針灸古籍所記載之針刺深度也有極顯著差異,應用電腦斷層掃描,分析統計相同的穴位在不同的體型上,其平均安全深度之異同與相關性,進而建立一套屬於國人的不同體型之安全針刺深度指標。

臨床研究結論也發現,針灸能有效緩解手術後疼痛,並減少嗎啡引起的副作用,以及針灸能有效緩解五十肩痛、關節痛、下背痛、震波碎石引起之疼痛。

這項研究結果也發表在《PAIN》雜誌,該論文為目前被引用最多及被評讀為最具實證醫學代表的臨床研究文章之一。

林昭庚指出,其研究發現針灸能有效緩解手術後疼痛,並減少嗎啡引起的副作用,以及針灸能有效緩解五十肩痛、關節痛、下背痛、震波碎石引起之疼痛。(攝影/陳稚華)

中草藥不只是輔助,連惡性腦瘤都有機會治癒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慈濟大學神經外科教授林欣榮,以神經疾病為例,分享中西醫合療治療成果。

林欣榮強調,中藥主要是作用在樞紐基因(Hub基因),是多重標靶治療,追求身體體內「陰陽平衡,袪邪扶正」目標。

他提到一名惡性腦瘤男性病患在中國開了2次刀,「原本都已經絕望了,來到慈濟我們給他進行中西藥治療就好了,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且中草藥不只是輔助,連惡性腦瘤都可以治癒,其他像是胰臟癌、肺癌等容易復發、有抗藥性的癌症都有機會治癒。」

一名惡性腦瘤男性病患進行中西醫合併治療,成功康復。(圖片來源/林欣榮醫師提供

神經外科醫師林欣榮獲英國著名期刊《Nature》邀請撰寫「聚焦傳統中醫藥」文章,強調追求身體體內「陰陽平衡,袪邪扶正」是中西醫治療目標。(攝影/陳稚華)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副院長、中醫部主任何宗融則分享,一名鼻水狂流不止,確診為「腦脊髓液鼻漏(CSF leakage)」的王女士,「個案只要低頭就會流,持續㇐個月的流鼻水,已嚴重影響到王女士的生活及工作,她幾乎不敢低頭及提重物,看過的耳鼻喉科醫師都說得動手術才能改善,但她不想開刀,後來我們給予她針灸治療,當她低頭我們針下第一針時,她的鼻水就止住了。」

何宗融解釋,針灸先是以通「任脈」為主,「讓氣通了之後,清除㇐些廢物,之後再採針灸「補瀉」手法,以及「利水」方式來處理腦漏問題。「王女士表示第1次針灸當天晚上她睡得很好,因為1個多月來鼻水倒流問題馬上就解決了,後來再補針治療也解決了她的問題。」

中醫介入治療急重難症最佳時間點?

對於中醫介入治療急重難症的最佳時間點?

何宗融強調,「中醫越早介入越好,所有的不舒服都是來自慢性發炎,應該盡快消炎。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協助病患能醒能走,從而拯救生命並提升生活品質,確保他們獲得最適切的醫療。」

黃升騰則強調,就癌症來說,會針對各種不同的癌別來制定中醫介入時間,至於副作用或藥物不良反應的部分,還是要回到中醫理論基礎,「辯證論治很重要,如果辯證錯誤的話,在用藥上相對來講還可能會加重副作用。」

中醫師全聯會媒宣主委陳潮宗也強調,在治療上安全是第一、第二是有效,「中藥的安全性很高,民眾可以放心。」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京城銀上半年獲利年增176% 戴誠志:美國不會很快降息 未來半年不增債券部位
北斗鎮長補選是前哨戰?吳音寧出戰彰化豪族謝衣鳳的勝選方程式
美國AI派對狂歡重演網路泡沫?輝達內部人士三個月拋售50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