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女「每天挖耳朵」聽力下降 就醫才知罹癌

若是耳朵出現異常,千萬要就診尋求幫助!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近日分享了一個案例,表示一名50歲女性病患因長期使用掏耳棒挖耳朵,導致耳朵發炎,最終被診斷出患有腫瘤。

女子出現耳悶、耳鳴和聽力下降等症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吳昭寬醫師在臉書粉專「健康多1點」的影片中說明,這名女病患因耳朵搔癢,每天都用掏耳棒挖耳朵,由於頻繁挖耳,導致耳朵發炎,並且經常出現膿性分泌物。起初病患並不在意,只用棉花棒清理,但隨著時間推移,她發現棉花棒難以推入耳道,同時出現耳悶、耳鳴和聽力下降等症狀,直到不適感無法忍受,她才前往醫院就診,經過檢查、清理及切片後,確診為耳部的「鱗狀上皮細胞癌」。

吳昭寬指出,耳朵罹患癌症的機率相當低,但如果發炎物質持續堆積未妥善清理,或遭外力機械傷害,導致細胞反覆破壞且修復過程中失控,就可能引發癌變,因此吳醫師也提醒大家,如果耳朵有不適,應慎選挖耳工具並小心使用,他說明耳耙子可能造成耳道破皮,而棉花棒則容易將耳屎推往更深處,增加清理困難,建議若有不適,應儘早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女子就醫才得知自己罹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事實上,衛福部桃園醫院曾說明,一般俗稱的濕耳朵為油性耳垢,不建議使用棉花棒清潔,常會因棉花棒而將耳垢往內推都造成栓塞,外耳道本身有自行清潔的功能,建議觀察即可,若要使用金屬耳耙子,需注意避免外耳道受傷或可至診所請醫師清理。

醫師不建議使用棉花棒清潔。(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而衛福部南投醫院也表示,耳朵癢時的確可適度使用棉花棒、耳耙子摳挖,但若長時間不適請盡早就醫,因為有些嚴重黴菌性耳道炎,恐因為發炎物質持續破壞,造成耳膜破裂、影響聽覺功能甚至造成癌變的可能。臨床上也常常在過度清洗耳朵的朋友身上發現耳朵發霉的現象,原因在於人體外耳道會分泌適量的耵聹,有殺菌抗黴保護耳道的作用,過度掏耳朵容易造成耳道皮膚受傷,進而影響防護能力,黴菌也容易滋生。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COVID-19確診潮爆發 醫示警:有2症狀偏嚴重
凱撒旗下飯店最低1人1250元 身分證中3字免費續住
聚焦真相/食物發霉中藥受潮 滋生劇毒恐致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