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國際不再恐同日 北市府升起彩虹旗

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世界衛生組織於1990年5月17日決議將同性戀自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刪除,2003年加拿大舉行首次「全國不再恐同日」活動,以喚醒人們關注因為恐懼同性戀、歧視性傾向而產生的一切生理、精神暴力以及不公平對待。台北市政府每年都會在這天升起象徵性別平權的彩虹旗,表達對LGBT+族群的支持。

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有些人會使用「LGBT+」來表示LGBT和相關社群。

台北市性別平等委員會(前為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成立於1996年,是全台第一個由官方成立、民間參與,專注性別平等及女性權益促進的任務編組委員會,成立20多年來關注性別平等並推動多項「全國第一」的LGBT友善措施,編列同志公民活動預算、設置彩虹地景、規劃彩虹觀光路線;中央法規未修正前,主動申請同婚釋憲、社宅申請資格擴及同志伴侶、生育獎勵金發放同志家庭一體適用等。

今年5月24日也是台灣同性婚姻合法五周年。調查顯示,台灣社會對多元性別及同性婚姻的接受度逐漸提升。然而,「性別歧視」雖然不再以直接暴力或排斥方式顯現,仍存在於無意識偏見中,以間接歧視形式展現。為此,今(113)年市府除了再次升起彩虹旗,也於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前後在市府內設置「快閃彩虹角落」,活動限定7日,邀請民眾共同響應拍照、打卡,讓恐懼、歧視 out of Taipei。

北市府一樓設置「快閃彩虹角落」,活動限定7日。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北市府一樓設置「快閃彩虹角落」,活動限定7日。圖/台北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