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啟動 史哲卸任拍板 建築文化中心有著落了

響應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全台博物館、地方文化館今年再度串連、策劃一系列精彩活動。文化部長史哲14日更在啟動記者會上宣布,建築界呼籲很久的建築博物館終於有著落,將以台博館鐵道部二十號建物作為「建築文化中心」基地,台博館將投入1.6億規劃,讓展覽、研究先開啟,最快2016年正式開幕。

文化部14日舉行「2024國際博物館日」啟動記者會,包括文化部所屬博物館、地方文化館,故宮博物院、教育部轄下博物館所以及民間地方博物館代表都出席共襄盛舉。

呼應今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定為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今年博物館日與地方文物館都推出多元主題策展內容與創新教育推廣活動,親近民眾的日常,希望讓民眾可以更深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這塊土地。

如台博館今年攜手旅宿業者推出博物館主題房,並加入文化觀光巴士的路線景點,讓國內外遊客能有不一樣的文化探索趣味;故宮則規劃專題座談及博物館日兒童特別活動,更有「看得見的紅樓夢」大展開展,邀民眾透過以「物」來讀小說,回《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文化部長史哲致詞時表示,博物館數量、質量是一個國家文化力的基礎,博物館也是時空膠囊,因為有文化科技應用加入,博物館成了擴增實境、虛擬實境,讓有限的生命變成的無限,博物館可說是國家的珍寶。

隨後,史哲宣布,立法委員吳思瑤與建築界倡議多年的建築博物館終於有著落,將以台博館現有鐵道部二十號建物空間,作為「建築文化中心」基地,台博館初期將投入1.6億經費,進行內部展覽空間規劃及策展,預計2026年開幕。史哲:『(原音)我想所有現代國家幾乎都有建築博物館,吳思瑤(立法)委員倡議很久,我們特別選擇在鐵道部20號倉庫,作為展覽先行,研究開啟,為台灣建築脈絡留下記憶。事實上在鐵道部也很適合,因為台灣的車站是台灣現代化建築的開啟,所以我覺得利用這樣的空間,我們趕快來進行,也投入經費,我覺得為台灣多加一個國家博物館,都是好事。』

史哲表強調,建築文化中心的成立對台灣博物館群有很重要的意義,台灣的建築美學是否能迎頭趕上國外,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對自己的建築脈絡是否有所研究、檢討,這也是他卸任拍板「建築文化中心」定案的原因,「先求有、不嫌小,輕量出發,展覽先行」,為台灣再增添一個博物館。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三箭齊發挺!文化部:高雄傳藝園區定位為「台灣歌仔戲中心」
「台灣書櫃」前進美國 展出房思琪等13部作品
學者陳彥良任金管會副主委 財部等5部會政次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