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 全臺博物館共響應

記者劉昕翊、實習記者盧妍羽/臺北報導

「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文化部今年與教育部、國立故宮博物院、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等合作,串連全臺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共同響應,邀請全民一起參與博物館多元展覽及活動,期許推動一個更永續、包容的世界。此外,文化部今(14)日更宣布,倡議多年的「建築文化中心」將於2026年開幕,成為臺灣首個建築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自1977年訂定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年以「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為主題,強調博物館在提供學習體驗和促進知識理解面向的重要性;為響應節日,文化部串連全臺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推出多元活動,於今(14)日舉辦記者會,邀請各博物館代表等出席,共同宣布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啟動,同時安排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戲遊時光・小人物說歷史」戲劇導覽為活動揭開序幕。

其中,國立臺灣博物館今年與旅宿業者合作,推出博物館主題房,並加入文化觀光巴士的路線景點,為遊客提供結合知性、便利、趣味的文化探索,且在觀光的同時,也能進一步了解臺灣的人文歷史與自然風土。另文化部亦從去年推動校外文化體驗活動,盼藉由在藝文場館裡的美好參觀經驗,能在同學們心中撒下種子,進而更踴躍走進博物館。

另外,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適逢週末,文化部指出,全臺各地將辦理多樣活動,例如,國立故宮博物院規劃專題座談及博物館日兒童特別活動;國立臺灣博物館以「Get到博物館!」系列活動呈現教育推廣多元量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透過「樂學探索在科博」帶領民眾穿梭展館,探索植物、星際、標本及先人智慧的奧秘等,邀請全民攜親朋好友,來趟藝文之旅。

此外,文化部宣布,經徵詢建築界並實際會勘過後,擇定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20號建物作為建築文化中心基地,預計投入1.6億元,進行內部展場空間規劃、裝修及策展,以「輕量出發、展覽先行」模式,於2026年正式對外開放,期盼從建築文化中心開始,完整的研究、述說臺灣的建築脈絡,讓國人及世界看見臺灣精彩的建築美學。

文化部於今(14)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召開啟動記者會,串連全臺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共同響應。(實習記者盧姸羽攝)

文化部邀請全臺各博物館代表出席啟動記者會,並表示全臺各地博物館將合作辦理多樣活動,鼓勵民眾走進博物館。(實習記者盧姸羽攝)

記者會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戲遊時光.小人物說歷史」戲劇導覽揭開序幕,帶領觀眾理解早期民眾如何接觸與學習新知。(實習記者盧姸羽攝)

記者會將各博物館以模型展示,盼更多民眾能走入博物館的世界。(實習記者盧姸羽攝)

國立臺灣博物館除推出博物館主題房,也加入文化觀光巴士,為遊客提供便利的文化探索,更能了解臺灣的人文歷史與自然風土。(實習記者盧姸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