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歲男不菸不酒竟患肺癌且復發風險高!?靠一檢查拚精準治療

一名 52 歲航運界工作人員,不菸不酒身體也無異狀,竟在例行健康檢查時,發現肺部有腫瘤,罹患肺腺癌!原本預測腫瘤處於一期,手術開刀時發現癌細胞已侵犯淋巴,確認疾病已進展至二期。手術雖順利完成,但經評估 2 年內復發危險仍很高。因腫瘤切片經免疫檢查點檢測後,有出現 PD-L1 表現,故決定於術後輔助化療後,再加上為期約 1 年的免疫治療,術後至今 3 年都沒有復發跡象。

肺癌開刀除腫瘤復發率仍高 免疫治療力阻癌細胞捲土重來

肺癌類型中以肺腺癌為最大宗。台北馬偕醫院胸腔外科資深主治醫師劉洪彰表示,肺腺癌復發風險比其他癌症高,即便在第 II 期或第 IIIA 期就發現,2 年內的復發率也達 3~6 成[1];而傳統術後化療,降低約 5%復發風險。目前最新的免疫檢查點 PD-L1/PD-1 治療,則有機會將風險降至 30~50%[2]

不抽菸者也可能罹患肺腺癌,劉洪彰醫師補充,上述 52 歲患者為其收治的個案,這位病患在健檢時發現腫瘤,算十分早期、可即刻手術切除,但其實在手術後,體內殘留的癌細胞仍可能藉著血液與淋巴,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因此在與患者討論後,決定尋求輔助治療選擇,配合在術前就有溝通過的免疫檢查點檢測有呈現反應,可以適用 PD-L1/PD-1 治療,透過機轉讓自身免疫細胞攻擊掃蕩游離癌細胞,有機會讓復發機率降低。

癌細胞濫用 PD-L1/PD-1 機制躲避免疫大軍稽查 揭開偽裝有助降低復發

當身體遭受微生物病毒入侵,或出現異常細胞時,免疫細胞會馬上找出並擊殺。劉洪彰醫師解釋,為避免誤傷正常細胞,正常細胞則會利用 PD-L1/PD-1 機制,讓免疫細胞能確認是「自己人」,也能透過這個機制辨認出異常細胞,因此 PD-L1 與 PD-1 就像武器的「敵我辨識系統」一樣,可讓正常細胞不會被免疫系統誤傷,確保身體正常運作。

劉洪彰醫師強調,癌細胞能躲過免疫系統攻擊,在身體內漸漸成長腫瘤,就是利用 PD-L1 與 PD-1 機制。癌細胞會釋放出 PD-L1,謊稱自己是「良民」,讓免疫細胞判斷錯誤而不攻擊,因此若能阻斷癌細胞所產生的 PD-L1,就能重新讓免疫系統能識別出癌細胞,主動全面展開攻擊,癌症復發風險也有機會跟著下降。

免疫檢查點檢測建議在術前討論 切下腫瘤就能馬上採檢化驗

劉洪彰醫師提醒,為確保術後輔助治療的多元選擇性,手術「前」都會與病人充分討論,是否需要免疫檢查點 PD-L1 與 PD-1 檢測,切下腫瘤時就能馬上化驗,一旦確認陽性就可以使用相關藥物,讓治療流程更有效率,也更有機會降低未來復發風險。

劉醫師補充,早期肺癌術後免疫治療通常會接在傳統化療後進行,療程約 1 年左右可完成,後續也勿忘依醫囑定期到院追蹤病況。

國健署開跑公費肺癌篩檢 符合條件每 2 年可檢查一次

台灣雖吸菸人口有持續下降趨勢,但每年新確診肺癌病患仍居高不下。劉醫師呼籲,目前國健署有提供公費肺癌篩檢,具肺癌家族史或長期吸菸習慣的民眾,若符合規定條件,就可每 2 年施做 1 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若出現久咳、咳血、慢性不明胸痛等症狀,務必馬上就醫,以及早治療。

#羅氏公益夥伴

文/黃慧玫 圖/楊紹楚

[1] Stage II-IIIA (TNM 7th edition/select stage II-IIIB (TNM 8th edition);(1). Clinical cutoff: 21 January 2021. LR, locoregional. a Post-hoc descriptive analysis. Felip, et al. ESMO Presentation. 2021; (2). Hotta K, Matsuo K, Ueoka H, Kiura K, Tabata M, Tanimoto M. J Clin Oncol. 2004 Oct 1; 22(19):3852-9. (3). Sasaki, H., Suzuki, A., Tatematsu, T., Shitara, M., Hikosaka, Y., Okuda, K., Moriyama, S., Yano, M., & Fujii, Y. (2014). Prognosis of recurre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following complete resection. Oncology letters, 7(4), 1300–1304.
[2] WCLC-2022 IMpower010 overall survival interim analysis of a phase III study

更多Heho健康文章

施打疫苗為上策!老翁確診新冠肺炎隨即罹患帶狀疱疹 醫:發生率增加 15%

不到 60 就確診腸癌晚期 藥費成經濟重擔、生物相似藥接力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