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主視覺公布,賴蕭不同心?

[FTNN新聞網]文/鄭自隆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民眾企盼即將來臨的新任正副總統就職,可煥然一新,但日前公布的就職大典主視覺,卻讓人覺得怪怪的,正副元首各看左右,面無表情,宛如怨偶,國之大典,用此圖案合適嗎?

520就職典禮,賴蕭主視覺設計。(圖/文化總會提供)
520就職典禮,賴蕭主視覺設計。(圖/文化總會提供)

就職典禮籌備會的說明,主視覺是以四個亮麗色帶,象徵自由、民主、自信、友善,但色彩紅綠藍黃是外顯的符號具signifier,但硬要以自由、民主、自信、友善作為內涵符號義signified的解釋,恐怕牽強,符號具與符號義的關係必須約定俗成,如玫瑰代表愛情、菊花代表哀悼,花與情感的關係是長期演化所建構的,而非必然如此,但臨時囔囔說菊花代表愛情,大家只會一頭霧水。

審視一個有關選舉或政治性的設計,其良窳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思考––

■關聯性指設計與政治人物或議題的關連程度,此設計和賴或蕭的特質均無關連,也與賴蕭所擘劃的台灣未來走向無關,可惜了;圖案只是以簡單的線條帶出賴蕭的側臉輪廓,此設計理念適合任何路人甲或路人乙,換成此次當選者若是侯友宜或柯文哲均可套用。

排他性:有了關聯性,進一步就會期待排他性,也就是這個設計只適合這個人或這個議題使用,別人不能用、也不合用;但此設計連關聯性都沒有,也就遑論排他性了。

原創性:指設計作品是來自己的創意,具原創性格;用線條勾勒所描繪的對象,並不新創,馬英九選台北市長的LOGO「跑步人」早就用過了,既然賴清德任命卓榮泰組AI內閣,那就職典禮LOGO設計元素,使用電腦pixel圖像素來組合,或許更合適些

衝擊性:指設計產生的衝擊力impact,也就是民眾看了LOGO後,所產生的瞬間感動,但看了這個設計會有感動或期待嗎

可運動性:也就是campaignable,指的是設計帶來的持續性、整體性、傳播性,適合用於任何文宣品,無論平面、視頻、網路都可運用無礙,而且有話題性,媒體或網路會討論或傳頌,但這個設計在網路的迴響似乎冷清清的。

一個設計不只是一個設計,LOGO也不只是LOGOLOGO設計必須擺在CIS架構下思考,所謂CIS係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有譯之為「企業識別系統」,或亦可稱為「團隊識別系統」,一般人將企業識別系統窄化為LOGO設計,事實上CIS並不是只有LOGO,而是包含三個部分:

MImind identity):即「理念識別」,將組織理念予以抽象化口號化,亦即將組織經營哲學、社會責任或管理理念形成口號,也就是企業經營理念以一句口號來呈現,而LOGO就是口號的視覺化;因此對就職大典而言,LOGO設計必須能帶出賴清德的治國理念或藍圖,而不只是單純的設計。

VIvisual identity):即「視覺識別」,以視覺設計物來展現組織理念,以LOGO為中心,構成所有視覺作品,如標準字、標準色,並廣泛運用於廣告、宣傳物品、辦公場所、辦公文具、車輛、建築物等;這點文化總會注意到了,有延伸做了一些禮品,但主視覺既無法吸睛,周邊小物也不會亮眼。

BIbehavior identity):即「行為識別」,對內整合團隊同仁知並形成共識,對外透過廣告與公關宣導,以促動國民熱情,也就是「理念識別」與「視覺識別」的具體推動;但此LOGO能喚起國民熱情嗎?

此設計還有一個小疏忽,傳統的民俗區位觀念,左邊為大,所以拜廟要由左邊門進去,右邊門出來,即所謂左青龍右白虎,所以左邊應該擺總統賴清德頭像,右邊再擺蕭副,或許蕭美琴是基督徒,不會在乎,但這是民俗,而不只是宗教,多少要尊重。

LOGO設計是小道,但小道亦有可觀者,焉能不慎。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人物/五星市長因學倫案遭滑鐵盧 林智堅棄政從商開啟人生下半場
徐巧芯的「鄉民」政治路
分析/拋「兩岸執政黨對話」 賴清德的「另闢蹊徑」恐仍是死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