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戰掀國際經濟版圖變動 台灣淪為跟隨的腳步?

台灣數位匯流網記者簡鈺璇/綜合報導

美國、中國大陸、南韓與日本皆如火如荼投入5G戰場。美國AT&T 及 Verizon公司預計在去年底即在12個城市試辦5G服務,中國大陸與日本也期望在2020年讓5G在國內全面商用。為何各國皆想積極發展5G?

主要是5G能促使「通訊設備革新」,並讓「創新科技開花」。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無線貿易協會(CTIA)的研究指出, 4G領導能力為美國帶來約1250億美元(約3.75兆台幣),主要是其他國家的4G發展並沒有走在前端,因此美國的4G技術得以拓展。

電信研究公司Recon Analytic的分析師Roger Entner表示,4G的發展使該國的無線業相關工作增加84%,在2011至2014年增加210萬個工作機會。

此外,過去4G發展讓美國的創新科技公司得以搶頭香推出最新服務,包括搶先測試Snapchat和Instagram,知道未來網速可以應付上傳影片、人際即時互動的速度。知道網路的極限,才能推出更具備革新性的軟硬體。

未來5G帶來的速度除了能讓兩小時的電影在三到四秒間下載完成,還會帶起自駕車、虛擬實境、智慧醫療、物聯網的發展。由此可知,任何國家只要掌握5G技術的先機,取得國際認可的5G規格,不只國家的電信業受惠,軟體、工程與醫療等領域也會因硬體設施的優化,搶先贏在起跑點。

5G戰甚至可以視為國際經濟版圖的重分配,特別對於美國與中國兩大貿易勁敵來說,因此美國對於華為的發展才會戒慎恐懼,並擔憂中國利用華為的5G設備進行間諜活動。

台灣電信業者只當追隨者?

相比國際積極發展5G產業,臺灣的動作卻很慢。2018年底國家通傳會(NCC)預計在2020年完成5G釋照,不過臺灣各大電信業卻興趣缺缺。

去年底在「迎向5G時代的藍海策略」的研討會上,電信業者紛紛表態臺灣電信資費太便宜,使得投入電信設備的成本無法收回,且電信業在5G中並非主要獲利者。台灣大哥大總經理鄭俊卿建議,電信業者應朝「輕資產,重應用」的方向發展,將多數的資金投注在相關應用上,而非建設上。

WiMAX的失敗經驗

回顧歷史,臺灣也曾希冀在4G的發展上搶得先機,積極發展WiMAX的IP網路架構,希望能在台建立成功WiMAX應用場域,然後將臺灣的技術輸出。

2007年NCC發出六張執照,主導計劃的經濟部曾評估WiMAX能帶動民間投資500億元。沒想到政府與產業押錯寶,全世界最後以LTE的行動通訊技術為主流, NCC在2014年也不予WiMAX業者換照,這讓業者損失百億血本無歸,至今WiMAX業者與NCC的訴訟仍在進行中。

WiMAX是台灣網路產業政策的大敗筆,政府政策評估失準,因重視技術發展與硬體的投入,卻缺乏考慮應用服務的問題,讓 WiMAX高頻段設施無法應用在消費性網路服務。在政府無能評估風險的情況下,產業界當然想先看看世界怎麼走、5G規格怎麼訂,再好好想投資的下一步,因為任何風險都得自己一肩扛起。

訊息來源:WSJ

圖片來源:Nicepik

更多台灣數位匯流網報導
未來10年4G是主流?台灣5G的困境
【5G來了】5G是藍海或紅海?5大電信業:憂多於喜

【讀者投書】

台灣數位匯流網歡迎各界踴躍發聲,來稿請寄至tdcpress.com@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職業與簡介。本網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之權利,本網不支付稿酬,且文責自負。

【請標明原文出處與原始連結方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