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與「場景金融」有什麼關係?它如何改變我們對銀行的想像

你有聽過商圈金融、旅遊金融、校園金融、廟宇金融……嗎?這些都不是發生在銀行分行或自動櫃員機(ATM)的金融交易行為。事實上,在開放銀行的政策推動及數位金融的浪潮下,未來的銀行將無所不在,而且會著重在跟不同的生活場景結合,透過金融數據、物聯網、流程機器人等科技工具,創造出多元的創新金融服務。

實體銀行存在了400多年,但從電子金融、網路金融、行動金融發展到智慧金融的場景轉換,只花了不到40年的時間,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個人金融副執行長楊淑惠認為,其中關鍵就是行動通訊的普及,讓行動錢包、行動支付、行動銀行這些服務得以加速,未來,進入5G世代之後,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智能理財、開放銀行將帶動無限想像。

事實上,隨著數位平台的建設趨於完整、營運平台升級、金融生態圈持續擴大,金融服務正邁向全場景發展,每家銀行都在加強金融科技的佈局。舉例來說,中國信託就以機器對話、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為核心,發展了對話平台、自然語言處理(NLP)分析、偏好預測、市場預測、文件辨識、人臉辨識等六大人工智慧平台,大幅提高作業效率及分析預測的判準率。

不過,真正的數位轉型,並非買一台智慧機器人放在銀行、或者聘用一些AI工程師或專家這麼簡單,而是要創建創新的數位文化。她強調,包括策略、結構、流程、人員、技術等環節都要環環相扣,而且銀行不能只是專注在數位金融能夠幫公司省多少錢、或賺多少錢,而是要打造「以客為本」的全新用戶體驗,打造融入生活、最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進入後疫情時代,隨著用戶對遠距理財諮詢、無接觸交易、數位帳戶、行動支付、智能客服、智能理財、智能貸款的需求更為增加,楊淑惠認為,「無接觸金融」與「無人化服務」已是新常態的趨勢,銀行業者的數位能力必須再升級,搭配萬物聯網、智能場景金融的服務,創造「無極限應用」。

金融業者走出去,挖掘多元應用場域

那麼,究竟什麼是智能場景的金融服務呢?以校園金融為例,可以整合校園錢包、POS控管販賣品、理財教育、管理學費與獎學金等功能,孩童在學校購買東西時,就會主動通知家長,另外可以在結帳時限制學生不能購買含糖飲料。

再以旅遊金融為例,國泰金控就與易遊網、可樂旅遊合作,當顧客在旅遊平台上訂購行程後,可依其意願選擇是否續購旅遊險,無須重複填寫投保資訊,將傳統銷售保險的通路改成與旅遊場景做結合,可以更精準行銷,同時還能掌握消費者的旅遊行為與生活型態,推薦合適的旅遊商品。

永豐銀行則是積極推動廟宇金融,大舉為台灣各宮廟打造客製化ATM,同時設計專屬App,一方面透過數位金融解決傳統宮廟現金收款與保管的問題,一方面也透過金融科技與信仰文化的結合,吸引年輕族群。

舉例來說,永豐會為宮廟打造Q版神像的ATM,當信徒領完錢後,會發現明細表上面印有籤詩,還可拿著明細表的QR code去自動販賣機換取「發財水」,而信徒也可透過App抽籤詩、點光明燈、添香油錢,不用親自到廟裡也可辦理這些服務。

景丞科技董事長林濬暘表示,在開放銀行的架構下,資料可攜的概念將可被具體實現,第三方服務提供商(TSP)得以透過API來共享金融數據,例如記帳應用程式(App)業者可以轉介貸款客戶給銀行,科技服務公司如人臉辨識業者可協助輸出金融服務到生活場景,購物中心、連鎖店等擁有龐大客群的非金融業者,也能與金融業者合作開發各種型態的場景金融(Financing as a services;FAAS)。

金融創新才剛起步,等著迎接產業界的碰撞

雖然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已經開始看到一些場景金融的應用,但金融專家認為,台灣的金融創新其實才剛起步。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就表示,現階段看到的數位金融,比較偏重於最後一哩的改進,就是將銀行前台的服務搬到手機介面上,至於中台、後台的改變就比較缺乏,如果思維沒有改變,現有銀行要跟純網銀競爭會比較辛苦。

根據凱捷管理顧問(Capgemini)發佈的2020世界金融科技報告書,有48%的Y世代民眾與科技愛好者對現有金融服務並不滿意,包括Google、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阿里巴巴等科技巨擘,以及世界各地的新進銀行或金融科技業者都在虎視眈眈,想要以科技工具與創新商業模式彎道超車,分食現有銀行的大餅。

黃崇哲認為,傳統金融業的腳步不夠快,很大關鍵在於缺少產業界的碰撞,例如過去通用汽車成立的通訊汽車金融服務公司(GMAC),提供汽車信貸、車險等金融服務,讓美國民眾人人都買得起車,改變了美國的汽車產業樣貌,堪稱金融業與汽車業碰撞的最佳範例。

至於台灣金融業應該如何跟產業界碰撞?如果金融卡與健保卡碰撞,就能掌握用戶的金融與消費數據、就醫紀錄,可以提高保險規劃的水準、降低承保風險;又如金融業與創業圈碰撞,當創業者向金融機構申請創業貸款時,可以根據他過去的金融轉帳或信用卡付款記錄,有人是自己當家教賺錢負擔卡費,有人是媽寶由家長付清卡費,兩組的授信風險自然完全不同。

他強調,金融的根本是「信任」,金融機構要同時取得監理機關的業務許可執照及社會大眾賦予的信任執照,才能永續經營,未來應該弩力將金融民主化的果實,散播到社會每個有需要的角落,這也是新世代改造金融業的新挑戰。

更多FC未來商務文章
如何失敗最成功?全球三大企業創辦人現身說
打火英雄開外掛!科技啟動上帝視角,逃生導引、人員定位、無人機救災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