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走了3個空降高層⋯傳產大廠「板凳養成課」衝營收百億

企業該如何培養未來接班人,建立「板凳深度」,成為轉型中的一大難題。

根據全球最大人才領導力顧問公司之一的DDI調查,台灣企業空降外部經理人,成功機率平均僅33%。這也代表,從組織內部養成的經理人,有比較高的存活率,反映領導者儘早辨識、培養高潛力人才的重要性。

場景來到位於新竹的新代科技(以下簡稱新代)。這家兩岸銷量最大的台製工具機控制器王,就由董事長蔡尤鏗、行政總監黃芳芷夫妻檔領軍,嘗試透過個案教學,建立接班梯隊。

「我是為了培育這群人往上,做經理人才梯隊的培育。」黃芳芷說。新代去年營收近79億元,5年翻倍成長,今年更可望突破百億營收。但,眼看目前有9成業績來自中國市場,面臨地緣政治風險,蔡尤鏗正準備加快拓展新市場、新業務,分散營收來源。

不過,想轉型,首先還得突破管理瓶頸。蔡尤鏗過去的管理觀念,相信以身作則、親力親為,但領導者習慣大權在握,反而讓底下的經營團隊跟不上來,缺少學習獨當一面的機會。

新代也曾外聘經理人來發展新事業,但結果卻不盡人意。例如,旗下子公司、專做機械手臂和雲端智慧平台的聯達智能,成立6年間,就走了3位空降高階經理人,「換到後面沒得換,只好自己跳下來做總經理。」蔡尤鏗說。

正當苦於找不到方法,蔡尤鏗與黃芳芷去年開始來到商周CEO學院上課,每個月教授一家失敗企業個案的CEO50課程,給了他們啟發。

「我就跟蔡先生(蔡尤鏗)說,不行,我們就算再忙,也要去參加一下這個課程,這樣才有辦法帶東西回來給我們公司的經理人。」黃芳芷說。

令這對夫妻印象深刻的兩個案例,分別是2017年新創公司iChef創始團隊與流通教父、時任董事長兼股東徐重仁因股權架構、經營理念不同所引發的爭議,以及85度C創辦人吳政學曾「杯酒釋兵權」,找來統一超商前營運長謝健南擔任總經理,最終卻難以落地、融合。「別人的成功不好複製,但失敗可以避免,」蔡尤鏗說,透過CEO50課堂上的個案分析,讓他得以從其他企業的踩坑經驗中學習。

而這兩案例,其實都在談,經營團隊與董事會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如果無法找出方法論,建立雙方溝通與共事的流程機制,化解心結,很容易讓衝突擴大,甚至影響公司營運與成績。

成功不好複製,但是失敗可以避免。

自開「新代學院」養接班人

提起課堂所學,並對照自己空降外部經理人卻失敗的經驗,蔡尤鏗整理出3大成功落地關鍵,「跟創辦人互動要好、融入公司文化、交出績效。」他接著反思,「新創單位本來就不容易有績效,有時候高階經理人自己做一年沒有成績,沒成就感就走了。未來倘若要再找外部經理人、或內部培養,我一定要有方法論。」

為了找出方法論,負責公司人才培訓的黃芳芷,正準備導入個案教學,在內部打造「新代學院」,讓不管外來或內升的經理人,都能發展轉型能耐。

黃芳芷為此找來商周CEO學院的企業創價中心,花時間做課前準備,將公司內部的重大議題與經營管理所需具備的技能融合,用個案討論的方式,設定成8堂課,例如韌性供應鏈、財報分析等。

除了由上而下制定課程,她也接受由下而上反饋的意見。

像一畢業就待在新代16年的蔡昌裕,不但是資深研發經理,同時也是新代子公司,專營雷射製程的正鉑雷射董事,他便表示,比起過去上過溝通、管理的基礎課程,「我沒有參與過個案研討的課程,滿期待這樣的課程能帶來不一樣的內容。」

以第一堂課為例,課題為「韌性供應鏈」,就埋入公司下一階段的目標。

「假設我要朝墨西哥或印度這兩個國家設廠,那應該怎麼樣去評估?」黃芳芷舉例,屆時課堂上,準接班人會被分組,兩天課程結束後,各小組必須提交一份評估報告,展現學習成果。

如此一來,課程便有「一魚四吃」的效果:提前為經營團隊培養CEO思維;透過討論經營重要議題,讓他們有實際參與感、並提出行動計畫;讓管理階層了解公司當下重要策略;最後,則是辨識經營團隊中,誰才是真正的未來接班人。

如今,在蔡尤鏗、黃芳芷夫妻聯手下,隨著營收規模持續成長,他們期待新代的板凳深度能越來越深、厚植接班人才,共同面對更大的挑戰。

商周CEO學院企訓
替公司培養人才的最佳方案
https://bwnet.pse.is/64h6qq

更多商周文章
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好工作」,為何她只想了一天半就決定離職?
面試被問「有什麼問題想問?」,這樣答絕不會被視為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