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嬤多年脊椎壓迫神經!這1治療一個月就恢復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66歲阿貴姨長期慢性背痛,尤其在稍微彎腰即酸痛難耐,症狀合併雙側下肢麻痛及行走困難,使她越來越覺得生活困難,經過復健及傳統治療無法改善,想過要開刀,但因患者心臟功能不好,擔心手術風險一直遲疑開刀。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哲瑋表示,最近因為孫子即將誕生,希望可以抱孫幫忙照顧小孩因此鼓起勇氣來到門診希望透過手術治療腰部痼疾。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劉哲瑋醫師表示,透過徒手物理檢查,患者的確有明顯的坐骨神經痛症狀,並且下肢肌肉已經開始萎縮。腰部X光顯示第四/五腰椎椎間盤退化及滑脫不穩定,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脊椎狹窄神經壓迫。

醫師:「是的,這需要腰椎減壓合併植釘固定無法只用保守療法」說完我拍拍她肩膀,「我知道你的壓力」。
阿貴姨:「醫師啊,你也知道我剛退休而且等著抱孫子,我希望有一個新的開始。如果需要開刀我希望用風險最小、恢復最快的啊,我心臟不好。」
醫師:「你要不要等孫子出生,照顧穩定了再來。」我苦笑了一下。
阿貴姨:「不好啦下定決心了想快點解決,可以的話盡量啦。」

脊椎融合手術包括幾個重點:
1.減壓解決神經壓迫。
2.以椎弓釘等固定器穩定脊椎達到脊椎融合。

一般脊椎手術大範圍剝離肌肉組織將椎弓及黃韌帶等重要結構切除來減緩神經壓迫,利用椎弓釘系統固定椎體,最後利用骨移植進行脊椎融合,雖然傳統手術也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手術傷口偏大,失血量偏高,臥床及住院時間也較長;劉哲瑋醫師表示,傳統手術也容易對脊椎周邊的肌肉造成破壞,造成後背肌肉的纖維化,引起長期的下背酸痛。國泰綜合醫院使用先進的微創脊椎手術系統進行手術,可以透過內視鏡減壓及利用經皮椎弓釘或皮質釘進行固定,大幅減小手術傷口,幾乎不流血,重要的是大幅減少脊椎結構及肌肉傷害,縮短住院及復健時間,促進恢復速度。

劉哲瑋醫師表示,對於身體具有多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患者,國泰綜合醫院也可以配合麻醉科之術後加速康復療程,從術前之手術風險評估、抗凝血藥物之調整,到術後急性疼痛之控制和復健物理治療之調整,進一步減少手術之風險

最後,阿貴姨接受了內視鏡第四/五腰椎融合手術,術後第二天下床活動,第四天出院。一個月以後順利恢復可以幫忙抱孫,阿貴姨鬆了一口氣解決多年痼疾疼痛及行走的困擾,開始無痛的新人生。劉哲瑋醫師表示,腰椎融合手術不可怕,透過醫院先進術中X光系統大幅減少植釘風險,內視鏡輔助清楚觀察神經位置減少術中流血影響視野及神經損傷機會,利用新科技及技術進一步減少手術風險和患者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