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以下兒童死因分析出爐!35%高度能預防、43案睡覺猝逝

6歲以下兒童死因分析出爐!35%高度能預防、43案睡覺猝逝
6歲以下兒童死因分析出爐!35%高度能預防、43案睡覺猝逝


只要照顧者多加留意,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健康長大。衛福部國健署近日發布最新6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回溯分析結果報告,發現111年至112年「高度可預防性」案件佔總體35%,其中,排行第一的事故傷害又以兒虐最多,第二名則是猝死相關。

依照《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3條第1項規定,「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進行6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回溯分析,並定期公布分析結果。」國健署依規於5月30日公布分析報告。

國健署針對111年至112年,依選案機制選取344個案進行回溯分析,結果發現,高度可預防的案性有122案,占比35%、中度有56案,占比16%、低度有137案,占比40%。

其中,兒童高度可預防性死因中,79案是事故傷害,19案則是跟兒虐相關、43案為猝死相關。

國健署監測研究及健康教育組長林宜靜近一步分析,高度可預防性死因中的猝死相關個案中,有8案是與睡姿猝死有關,多數都是照顧者讓小於6個月的幼兒採「趴、側睡姿入睡」;另外的35案則是環境相關的猝死,包括窒息、呼吸道阻塞或遮蔽口鼻的物件,提醒家長特別留意。

林宜靜指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除了與睡姿有關,睡眠環境也是關鍵,國健署一直以來都宣導1歲以下的寶寶應該「仰睡」、不要跟大人同床,嬰兒床上不需要使用任何枕頭,也不要放置任何填充玩具、護墊、小被被等物品,以免造成窒息。

讓人最為心疼的兒虐部分,林宜靜則說,目前中央、地方都建立有通報系統,未來也會加強要求地方政府針對保姆等照顧人員訓練,加強預防。

更多太報報導
立委拋「全額補助」老人健保費!衛福部一算需359億元:弱勢優先
福州旅遊業馬祖踩線喊停 對岸稱「端午期間辦重要活動」
振興花東觀光再加碼!6/1起台灣好行6路線免費搭、台灣觀巴2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