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縣市囤房稅7月上路 賦稅增加後一張表看影響人數

自今年7月起,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等6縣市正式實施囤房稅,房仲業者依財政部的房屋稅統計分析,桃園市因非自住住家採單一稅率,僅持有5戶以上者受新制影響,影響層面最低;台南市的衝擊對象則僅限2戶以上屋主,但其餘4縣市的民眾,只要持有1戶以上非自用住家,都是囤房稅的潛在對象,總計共約14.5萬人受影響。

圖片
依據財政部的資料統計,這6縣市在7月囤房稅上路後,將影響14.5萬餘民眾。取自台灣房屋

台灣房屋根據財政部2021年的房屋稅縣市個人歸戶資料,統計出6縣市受囤房稅影響的人數。6縣市當中,桃園市因原本非自住住家即採單一稅率2.4%,所以僅持有5戶以上者受新制影響,影響層面為六縣市最低;台南市也因持有1戶「非自住住家」仍維持1.5%稅率,因此,衝擊對象僅限2戶以上的屋主。

不過,其餘4縣市的民眾,只要持有1戶以上「非自住住家者」,都是囤房稅的潛在加稅對象,總計6縣市共約14.5萬人受影響,房屋稅負恐隨囤房稅上路增加。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分析,今年7月,6縣市的囤房稅上路之前,已有台北市、宜蘭縣及連江縣實施,根據財政部資料顯示,全台已施行囤房稅的9縣市,合計囤房人數約28.5萬人,若將草案仍在審議中的新北市納入計算,10縣市的囤房人數約36萬人,占全台約800萬屋主的4.4%至4.5%。

由於各縣市認定囤房族時,僅能針對在該縣市持有的房產數量來評斷,故同1名囤房族,在各縣市統計時恐被重複計算,且部分多屋族不排除為公益出租人,因此,影響人數有限。根據6縣市地方政府的預估,今年囤房稅上路後,明年合計房屋稅收,可望增加約10億至11億元,對地方財政不無小補。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以新竹市持有5戶的非自住屋主為例,單一房的房屋稅率從1.5%增至2.4%,若過去某間房屋稅年繳1萬元,明年起就是1.6萬元,多繳6成稅金,分攤至各月份,等於每月多負擔500元,對置產族來說仍是「可承受之重」,對整體房市不至於掀起拋售潮。

張旭嵐指出,囤房稅的課稅範圍以「非自住住家」為主,持有3戶以內的自住房屋民眾,並非政策的加稅對象,不需要過於恐慌,況且跨縣市的非自用房屋,不在累計範圍,因此,不排除未來大戶會朝多縣市佈局、分散風險,同時降低稅負。

陳定中也說,持有多戶非自住房屋的納稅人,欲規劃節稅,除了可將資產平均分散在家族成員名下,不妨考慮以「公益出租人」的身分來節省稅金,因公益出租人的房屋稅比照自用住宅,享有1.2%的優惠稅率,又近年租金上揚,出租房產的租金受益可期,對名下擁有多戶住宅的房東們,不失為囤房稅政策下的雙贏節稅管道。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