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婦人排尿困難!無傷口軟式輸尿管鏡手術一次解決腎臟水泡加結石問題!

記者藍麗琪/綜合報導

60歲陳阿姨近年來常腰痠背痛,起初不以為意但症狀越來越嚴重,至附近診所接受超音波檢查,因懷疑有腎臟積水而轉診至安南醫院求治。泌尿科董聖雍醫師表示因她的臨床表現並不像典型輸尿管結石造成的腎臟積水,在安排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並非腎水腫,而是腎臟中央長了一顆很大的水泡,壓迫到腎盂而影響正常排尿功能,甚至還導致腎臟內長出結石。和病人討論後決定接受無傷口的軟式輸尿管鏡手術,為她一次解決兩個問題。

董聖雍醫師在手術中使用雷射來切開水泡囊壁並和腎盂接通引流,同時將結石擊碎後清理乾淨完全,術後病人的疼痛感明顯緩解,三個月後追蹤電腦斷層時,很開心地發現水泡跟結石都已完全消失。

董聖雍醫師指出,腎臟水泡又稱囊泡或囊腫,是腎臟內有被包膜包覆的水球,目前成因大多不明,被認為與老化或先天遺傳有關。臨床上腎臟水泡很常見,通常長期存在人體而無特別症狀,民眾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單一規則的腎臟水泡幾乎都是良性的,癌化機率很低,但當囊泡較大時就有破裂或感染風險,造成血尿、疼痛、發燒症狀,少數病人會因壓迫腎盂出口而導致尿路阻塞或壓迫腎臟血管,最後引發高血壓。董聖雍醫師也提到,傳統上治療腎臟水泡,初期症狀輕微時會使用藥物控制疼痛,但當水泡太大造成壓迫時,就考慮使用超音波定位後將囊內液體抽吸引流,不過復發機會較高。若併發嚴重疼痛或是破裂出血時,就會考慮用腹腔鏡等手術方式將水泡囊壁摘除。

董聖雍醫師說,軟式輸尿管鏡是泌尿科近年來最新的神兵利器,其鏡身纖細與可以彎曲之特性,讓以往檢查泌尿系統時衍生的許多死角從此無所遁形。近年來隨著軟式輸尿管鏡的技術日益成熟及應用層面越來越廣,像陳阿姨的例子就同時處理腎臟水泡及腎臟結石症狀,用無傷口的方式一次解決,病人新福音當之無愧。

目前軟式輸尿管鏡大都用在以下情況:

1. 處理泌尿結石的新選擇-可以用在無傷口的方式處理上泌尿道結石。

2. 可診斷上泌尿道疾病包括不正常出血和腫瘤等異常狀況。

3. 用在輔助治療上如合併使用雷射控制輸尿管或腎臟的初期表淺型泌尿上皮癌。

董聖雍醫師也提醒,大部分民眾的腎臟水泡都是良性變化,只需定期追蹤觀察即可,但若追蹤時發現形狀不規則、囊壁增厚、產生隔間或鈣化等狀況,就需要進一步詳細檢查以確認是否有癌化可能。此外有些病人一次就發現多顆腎臟水泡,稱之為「多囊腎」,此症狀與基因遺傳有關,往往有家族病史並容易造成腎功能惡化,增加未來腎衰竭及洗腎風險,要密切觀察並配合醫師指示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