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現金用來提升軍人待遇,才是1400億元的聰明用法?

自2022年稅收超徵約4500億元的消息傳出後,朝野各界都在想要怎麼用這筆錢?最後行政院敲定,將以1400億元額度普發現金,每位國民年後將可收到6000元的紅包。 

管理學者研究員工激勵效果時發現,獎勵績效的差異性愈高,激勵效果愈好;最糟糕的獎勵方式是「通通有獎」:做得好的、沒做事的、做得差的,都給一樣的獎勵,透露的訊息是,績效好的員工日後不必太認真也能拿到一樣的獎賞。

心理學家也發現,有錢會讓人快樂,但意外之財的快樂,要靠不斷地追求更多的報酬,才能維持相同程度的快樂。唯有透過「勞動」所得,才能有持久的「滿足」。因此,政府花6000元給民眾帶來的快樂效益時間,可能比預期來得短;如果背後再隱藏著「政治目的」,更可斷言是無效的。

以稅論稅,稅法強調就源課稅,既然如此,稅收超徵便應該就源還稅;針對各個繳稅源頭,不論稅目、納稅義務人,依比率在下年度繳稅時減徵。這個作法不會比普發現金複雜,因為有繳稅才能享有減稅待遇,而稅務機關裡的稅籍資料,比納稅人自己知道的更鉅細靡遺。

有人認為,稅收超徵是行政失能的批評則屬苛責。稅務單位是被動稽徵,不可能在編列預算時準確預測未來一年的全球政經情勢變化;而且,2022年超徵金額雖高,但與預算數的差異才18%,不算特別離譜。

不過既然有此聲音,公務部門確實須針對連年超徵或短徵比率過大的項目,以及稽徵手段及行政效率進行檢討,以提高預算品質。

雖然1400億元的花法已經敲定,但是政府資源如何分配仍值得討論。

將超徵的稅收用來改善軍人待遇更為正當,僅為情境配圖。圖片由國防部提供
將超徵的稅收用來改善軍人待遇更為正當,僅為情境配圖。圖片由國防部提供

將稅收超徵、兵役延長合併思考,改善軍人待遇更正當

義務役確定延長一年,薪資提高至每月26307元(含軍健保、伙食),調整幅度不算小;不過若與2023年的基本工資26400元相比,感受上,自家子弟保家衛國的奉獻,似乎還比不上民間招聘移工的價碼。

將稅收超徵與兵役延長兩個議題合併思考,把錢用在改善軍人待遇是最具「正當性」的作法。此外,敵人的飛彈不分性別,義務役的適用對象也應擴及女性。

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若以「功能」區分,義務役的主要任務是「保家」—— 保護家人、保護社區,志願役的職業軍人才是站到戰場第一線「衛國」的主力。

過去義務役最為人詬病的是,服役期間割草打掃餵豬,訓練內容與社會脫節,基層幹部素質參差,招致年輕人的反感。

新一代的義務役應定調以「保家」為主軸,除了四個月的基本訓練,並施以專業訓練,包括長照技能、幼兒照護,甚至是偏鄉服務等,以因應高齡化、少子化、城鄉差距為核心,以備日後銜接高齡化社會的需求。

若是服警察替代役,退伍後放寬資格參加警察特考,可成為編制員警。公用事業單位的替代役,如交通替代役,則訓練鐵路、道路等運輸相關技能,未來若遇到緊急狀況,可迅速召回支援,維持全島陸上運輸能量。還有社區民防、消安等專業訓練,也都能在危急狀況下,成為維持基層社區韌性的備援系統。

目前研發替代役碩士本俸為11830元、博士本俸為17250元,這樣的待遇實在令人心酸。如果能擴大與民間合作,由用人企業支付更具競爭力的薪資,退伍後可留在原企業服務,一來可累積人才的研發能量,二來可紓緩科技人才一窩蜂湧向龍頭企業,其他公司卻找不到人才的失衡現象。

「加量加價」後的義務役需要多少錢?若每年有15萬名男女青年受徵召服義務役,以每月3.5萬元的合理薪資、年領14個月計算,一年約需735億元;再加上相關作業、設備等配套支出,一年預算概估在1000億元上下。

至於志願役職業軍人,則視職務危險程度大幅調整薪資結構;尤其是戰時需站上第一線衛國抗敵的戰鬥兵種,加薪三至五成都不為過。

一旦不幸真正發生兵凶戰危,民間合法武力擁有者——警察,必須扮演第二部隊的角色。因此,平日配戴短槍的警察,現在要開始加強長槍訓練,並提供「長槍津貼」——凡是拿長槍、有機會上戰場的職務都包含在內。

職業軍人和警察在調高待遇和津貼的前提下,考核及汰換機制也要同步跟進,才有機會吸引優秀的青年加入職業軍警的行列。

延長義務役不是要讓年輕人上戰場,而是為「保家衛國」建立更完善的制度,透過一年的密集訓練,為不確定的未來作好準備。

沒錢難辦事,錢太多又容易出事。有計畫性地把超徵的錢「用掉」,才是善盡管理眾人之責。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學歷不再等於學力和實力,職場即戰人才可遇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