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購物節不熱了?中國電商走下坡「退貨潮高達90%」 6年商家虧爆要跑路

中國電商平台每當鄰近購物節,總會掀起一波消費潮,今年「618」明明剛結束,買氣卻似乎已不如往昔。最新數據顯示,許多商家的退貨率大幅增長,甚至有女裝賣家退貨率高達80%,導致虧損50萬到6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22萬至267萬),部分從業多年的商家再也不堪虧損,因而決定歇業。

綜合中國媒體《華爾街見聞》、《和訊新聞》報導,中國電商生態正在日漸惡化,一位在淘寶經營男裝店的林姓業者透露,自己最早是在賣女裝的,卻因為女裝退貨率太高,不得已轉戰家具商品,最後又改做男裝,但自從今年以來,男裝的退貨率也在不斷攀升,已經逼近50%的損益平衡線。

一位在抖音上賣女裝的業者齊堇透露自己從業6年,目前被退貨率已經高達90%,導致她去年虧損高達數十萬人民幣,下定決心要離開這行,目前正在清理庫存準備關店。齊堇說,由於退貨率太高,合作廠商也不再開發新款式,只生產退貨率較低的基礎款式。

報導指出,女裝的退貨率雖然本來就相對比較高,但其他商品款項的退貨率自從今年以來也在節節高升,目前為止幾乎翻倍,已經變成了行業通病。像是淘寶上販售醫療器械類產品業者就自曝,退貨率也從以往的2%到5%飆升至30%以上,3年前退貨率還很低時,一年能賣出100萬元人民幣(約台幣445萬)的貨,利潤高達20萬到25萬元人民幣(約台幣89萬至111萬),如今就算不漲價也不降成本,利潤已縮水至10萬元人民幣左右(約台幣44.5萬)。

退貨率飆升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損失,還影響到店鋪的考核和貨損負擔,最終拉低利潤甚至導致虧損,也有服飾業者透露,除了直接成本,訂單背後的人工、租金和水電等都是損失;隨著退貨率提升,店鋪體驗分也會下降,獲得的自然流量減少,運費險也將隨之增加。

退貨率太高的現象也加劇買賣雙方對立,中國社群話題「某電商女裝商家吐槽退貨率高達80%」釣出大批賣家賣家紛紛吐苦水,吐槽各路「羊毛黨」和「白嫖黨」;而買家則認為是賣家貨不對板、以次充好,才導致退貨率增加。

至於電商平台為了吸引流量和提升銷量,推出的各種優惠和政策,也加劇了商家的壓力,例如淘寶改變「爭議處理規則」,推出「僅退款」政策,使得退貨率飆升,特別是本身退貨率就高的服飾品類大受影響,退貨率高達80%、90%;各大平台的比價系統雖然讓低價商品獲得更多流量,卻也引發低品質和貨不對等問題

知識型創作者盧詩翰就認為,在80%高退貨率的環境下,最終能存活下來的模式只有這種「退貨經濟學」;快遞業和保險公司成了最後贏家,因為商家在退貨率太高的情形下,不得不購買運費險試圖自保。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