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婦長期腰背痠痛、下肢痠麻...竟是「腰椎椎管狹窄症」中醫小針刀能治療

一名65歲婦女因腰背長期痠痛並伴隨下肢痠麻脹痛,發現患有「腰椎椎管狹窄症」尋求中醫治療。(圖片來源/himawariin@photoAC)

近日,65歲的陳女士在長期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情況下,因腰背長期痠痛並伴隨下肢痠麻脹痛而尋求中醫門診治療。經過查閱過去的影像診檢查,發現她患有腰椎椎管狹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陳女士表示,過去曾嘗試過復健療程和口服藥物治療,但症狀仍然反覆出現,需要長期依賴護腰保護腰椎,嚴重影響她的生活品質。經過醫師評估後,陳女士接受數次中醫小針刀療程和中醫藥物治療,痠麻脹痛症狀獲得顯著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王明仁指出,腰椎椎管狹窄是一種涉及脊椎椎管和神經孔狹窄的疾病,最常見原因是退化性脊椎炎(Spondylosis)所引起,好發於60歲以上的族群。對於高齡化社會來說,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王明仁表示,目前西醫治療腰椎椎管狹窄的選項包括物理治療(如:熱敷、電療、腰部拉伸運動、核心和腰部肌肉強化運動、有氧運動等)、藥物治療(如: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注射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建議先進行保守治療,只有在症狀嚴重的情況下才考慮手術治療。

王明仁說,中醫小針刀是一種結合中西醫學優勢的療法,它基於傳統中醫針灸的原理,結合現代醫學的微創技術,能夠準確地針對脊椎周圍受壓迫的區域進行治療,從而達到鬆解和減壓的效果。以往由於小針刀的口徑較粗,治療過程容易引起疼痛,使很多人望而卻步。然而,隨著現代工業的進展,小針刀的口徑已經接近針灸針的粗細,能夠有效減少治療過程中的疼痛,並且創傷和出血的風險已經極低。

此外,由於中醫觀念認為肌肉骨骼退化病變與「肝、腎」有關,而疼痛則和「氣滯血瘀」有關,因此臨床上可以配合補益肝腎、滋養筋骨、行氣活血的中藥幫助患者強化筋骨、改善痠痛,並且避免筋骨加速退化。

王明仁也提醒,雖然大多數腰椎椎管狹窄的預後良好,但如果患者的症狀急劇加重並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則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

原文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中醫科 王明仁 醫師。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香港人在台灣》謝謝你們以愛對待我... 香港青年:「我最牽掛的是香港、第二是台灣...」
美國與荷蘭聯手揮出「組合拳」 DUV也不能直接賣給中芯國際等中國晶片商
港版國安法三周年》移民法新增禁人權惡棍入境 民團提名單林鄭月娥、李家超都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