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萬劑第一代天花疫苗 為戰備用途暫不使用

臺灣光復初期,天花曾一度嚴重流行,因此,臺灣修訂「臺灣省種痘規則」,規定人民自出生到20歲以內應施行種痘,並且從1945年起進行全國民眾之種痘。然而從1955年起,臺灣就不再有天花病例發生,因此1979年起停止牛痘接種,不過,當時有留下足夠全國使用的第一代天花疫苗劑量。但是為什麼不建議在防治猴痘使用呢?聽聽專家怎麼說。

台灣發生猴痘個案,防治的疫苗,其實也是對抗天花的利器,台灣雖然儲備足夠的天花第一代疫苗,但暫時並不考慮使用。

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長 周志浩:「第一代疫苗的部分是做戰備使用,而且現在大家也建議盡可能地使用新的疫苗,所以第一代的疫苗目前並不考慮拿出來用。」

人類對抗千年的天花,在全球開始施打疫苗後,終於在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地球上的人類已免於天花疾病」,而這疫苗叫牛痘,是有原因的。

花蓮慈濟醫院家醫部主任 葉日弌:「第一代疫苗它是從牛的淋巴裡面,把病毒取出來,取出來以後冷凍乾燥,打到人身上之後,它是活的病毒,在接種之後, 用手去接觸接種的部位,把它(傷口液體)擦到身體其他部位,它會跑(感染)到別的地方 。」

第一代、第二代疫苗常見副作用,除了接種部位疼痛,主要是發燒、起疹子、頭痛、全身痠痛、淋巴結腫大,並且在接種部位留下局部疤痕。

花蓮慈濟醫院家醫部主任 葉日弌:「比較嚴重的副作用,心肌炎, 新冠肺炎接種的心肌炎,(接種)莫德納或者BNT(疫苗),大家覺得心肌炎很嚴重,也不過就是萬分之一, 可是第一代天花疫苗得心肌炎是百分之一,當然也有萬分之一的死亡(率)。」

目前建議採用的第三代疫苗,是在實驗室培養、細胞組合而成的病毒,已經減毒也不會再繁殖,但能誘發免疫反應,相對安全有效。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台出現境外移入 如何防範猴痘病毒
疫情教育斷層 拉美教育倒退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