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世界肝炎日 衛福部力拼2025年消除C肝 醫師呼籲小心脂肪肝炎成為肝病新殺手

每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提升大眾對肝炎的認知及促進國際社會的重視而發起,也是為了紀念研發 B肝 疫苗的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教授的誕辰,期待能降低病毒性肝炎相關死亡及肝硬化、肝癌之發生。

在台灣,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肝病,九成有B、C肝炎,衛福部自2020年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B、C型肝炎篩檢年齡為45至79歲終身一次,目前檢查人數已超過500萬人,期望朝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於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方向努力,並提前於2025年完成C肝消除的目標。而除了病毒型肝炎,醫師也呼籲民眾小心脂肪肝炎成為肝病新殺手。

病毒性肝炎是一種肝臟發炎,會導致嚴重的肝病和肝细胞癌,依國內十大死因分析,我國平均每40分鐘約有1人死於肝炎相關疾病,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為A型、B型、C型、D型及E型等五種類型,其中B與C型肝炎為全球數億人慢性肝病的主因,也是肝硬化、肝癌及肝炎相關死亡最常見原因,為病毒性肝炎防治重中之重。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一旦有症狀時,大都已至肝病的晚期。國內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中,有超過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況或即使知道但因輕忽而疏於追蹤治療,國健署表示,民眾透過抽血檢查便能知道是否帶有B型或C型肝炎病毒,因此,2000年起擴大提供45-79歲民眾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符合年齡的民眾可以多加利用,也可透過個人體檢或民間團體提供的免費篩檢管道,來知道自己的B、C型肝炎感染狀況。

衛福部建議民眾一定至少要篩檢一次B、C型肝炎,才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減少未來發生肝硬化或肝癌死亡的風險。

不過除了病毒型肝炎,也不可忽略「脂肪肝炎」的危害。隨著治療藥物的發展以及政擴大篩檢,B型、C型肝炎導致的慢性肝病及相關併發症逐年遞減,但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包括高糖高熱量飲食及少運動,造成脂肪累積形成脂肪肝,不只脂肪肝相關的肝病比例上升,更逐漸成為肝癌的主因。

恩主公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潘鈺聆表示,肝臟中有正常的脂肪比例,若肝內脂肪佔超過全肝臟重量的5%就是脂肪肝;「脂肪肝炎」是指這些多餘的脂肪造成肝細胞受損及發炎,讓肝組織逐漸被疤痕組織覆蓋,長期可能會導致肝纖維化,甚至變成肝硬化、肝癌。

恩主公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潘鈺聆表示,現代人喜愛高糖高熱量飲食又少運動,容易造成脂肪累積形成脂肪肝,許多病人在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自己有「肝包油」。圖/恩主公醫院提供
恩主公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潘鈺聆表示,現代人喜愛高糖高熱量飲食又少運動,容易造成脂肪累積形成脂肪肝,許多病人在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自己有「肝包油」。圖/恩主公醫院提供

根據研究統計,超重或肥胖(BMI超標)、糖尿病、血中膽固醇異常、代謝症候群者、甲狀腺功能低下、抽菸,以及高齡族群等7大族群患有脂肪肝病的風險較高。不要要注意的是,「瘦子也可能會得脂肪肝!」因此潘鈺聆建議民眾健檢時,可將腹部超音波檢查納入檢查項目,為自己多添一層保障。

為防止脂肪肝炎成為肝病新殺手,潘鈺聆指出,脂肪肝沒有直接治療的藥物,想要改善脂肪肝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藉由運動及調整飲食來減少肝臟中多餘的脂肪。可藉由3種飲食法,可有效改善脂肪肝:

◎「地中海飲食」:不但營養均衡,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特別是多酚的類黃酮類,再加上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對於脂肪肝的改善有益處。

◎「低碳飲食」:可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濃度,減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脂肪變性、發炎反應和肝纖維化。

◎「間歇性斷食法」:利用長時間不吃食物,來增加身體燃燒脂肪時間,但這項方法需要毅力及搭配完整的運動才有效果,弱在進食時間內若選錯食物或是吃過量,不但不會減肥,還會引起反效果。

減掉5%的體重就可減少肝臟脂肪,但快速過度減肥可能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惡化,理想減重速度為3個月減少初始體重的10%。潘鈺聆呼籲,脂肪肝對身體健康的威脅不能輕視,應努力改善,定期追蹤治療,以保護小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