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歲巨星隕落:量子貨幣理論提出者去世,曾與潘建偉「同台」獲獎

量子領域一顆巨星隕落。

本月14日,理論計算機科學家斯科特·亞倫森 (Scott Aaronson)發布了一篇博客,他哀悼道:斯蒂芬·J·威斯納(Stephen J. Wiesner)在以色列去世了,享年79歲。

他是量子貨幣理論提出者、2019墨子量子獎獲得者。

2019年,他與潘建偉等人共同獲得墨子量子獎。

威斯納以一份「手稿」而聞名於量子領域。

1960 年代末和 1970 年代初,作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他發現了量子信息理論中幾個最重要的思想,包括量子貨幣(導致了量子密鑰分發)、量子復用(不經意傳輸的最早例子)和超密集編碼(糾纏輔助通信的第一個也是最基本的例子)。

盡管這項工作十多年來一直未發表,但它以手稿形式廣泛傳播,繼而催生了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量子信息科學的出現。

《共軛編碼》奠定量子信息科學基礎

斯蒂芬·威斯納是猶太裔美國人。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他為人類帶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就。

從左至右,斯蒂芬·威斯納為右三

威斯納的父母分別是傑羅姆·威斯納和拉雅·威斯納。本科時期,威斯納曾就讀於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研究生期間,他曾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物理學。

早在數十年前,威斯納離開學術界,信奉正統猶太教,他選擇離開美國,遷至以色列。由於他堅信體力勞動對靈魂有益,於是他選擇在以色列擔任建築工人。

但他並沒有因此離開20世紀60年代末,威斯納仍然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研究生,當時他寫了《共軛編碼》,這篇論文可以說是整個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基礎文獻。

威斯納的論文:《共軛編碼》

據吉爾·布拉薩德(Gilles Brassard)透露,這篇論文曾經被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拒絕接受,於是威斯納本人將其擱置了。但是,1983年,這篇論文在SIGACT News發表了。不過,SIGACT News更像是理論計算機科學家閱讀的內部通訊,而不是學術期刊。

威斯納最大的貢獻在於發現了量子信息論中幾個重要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如量子貨幣、量子復用以及超密集密碼。

2019年,威斯納榮獲墨子量子獎(Micius Quantum Prize),這一獎項隸屬於量子通訊理論類。獲獎理由是首次提出「共軛編碼」的概念並發明了無法偽造的「量子貨幣」方案,為量子密碼方案做了鋪墊。

墨子量子獎頒獎現場

移民以色列做建築工人,去世後陸朝陽等人留言懷念

除了是量子貨幣理論的提出者,威斯納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建築工人。

這聽起來反差很大,但卻充滿了宗教色彩。

幾十年前,威斯納離開了美國,移民以色列,信奉正統猶太教的他,開始在耶路撒冷做建築工人。

此後,他幾乎沒有離開過以色列。

中國物理學家陸朝陽也回憶道:

「斯科特,感謝你寫了這篇非常有思想的文章。的確,威斯納是獨一無二的,了不起的的。我與他唯一的互動是在Micius量子獎的評選中(作為基金會的總書記)。斯蒂芬-威斯納是2019年墨子量子獎的獲獎者之一。斯蒂芬一般不輕易離開以色列,我們尊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當時基金會為他他在沒有參加儀式的情況下領獎。」

學者Eilon Poem 也留言:

「聽說史蒂夫-威斯納去世了,我感到非常遺憾。我曾有幸見過他本人一次。那是在2012年,當時我是Yaron Silberberg在魏茨曼的小組中的一名博士後。有一天,史蒂夫給我們的辦公室打電話,說他想過來討論一個與該小組最近的一篇論文有關的想法。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但我們歡迎任何人。然後我們就查了他的名字......當他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但他非常愉快,和我們坐了將近一個小時,解釋了他的想法。我們當時不認為我們能做什麼,所以最終我們沒有跟進。也許我們也沒有完全理解他。這很可能是我們錯過了一個革命性的想法。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一位帶著卓越遠見的偉大靈魂已經逝去。

在博客的最後,亞倫森發出了疑問:

「威斯納獨特、非凡、不可復制的人生軌跡提出了一個問題: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的斯蒂芬-威斯納?」

參考資料:https://www.scottaaronson.com/blog/?p=5730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編輯:Isabel Catherine,來源:Scott Aaronson blog,36氪經授權發布。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