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錯誤習慣,牙齒害了了

正在評估是否植牙的謝先生,自從看了牙醫之後,他現在三餐飯後都認真刷牙,就連出外旅遊,牙刷、牙線和牙間刷都隨身攜帶。

他以投資報酬的觀念來分析:「每一顆牙價值將近10萬元,全口加總就超過200萬,不好好保養就虧大了。」但要注意,錯誤的刷牙習慣反而會害牙齒「歸組害了了(全部壞光光)」。

1/若早上只能刷一次牙,早飯後比飯前好

有人擔心起床後不先把口腔內的牙菌斑刷乾淨,不只口氣難聞,還會把牙菌斑也吃下肚?

彰化基督教醫院牙周病科主任林益弘解釋,腸胃道有天然的腸道菌保護,只要前一晚睡前把牙齒刷乾淨,隔天早上吃進極少量的牙菌斑其實對身體不會有影響。

「如果早晨只有一次刷牙的時間,吃完早餐後再刷對牙齒比較好,」林益弘建議,因為食物在口腔內發酵,形成酸性的環境,正是助長細菌滋長的溫床,若不儘速去除而讓牙齒泡了細菌一整天,就會有蛀牙的風險。

但如果連在家吃早餐的時間都沒有,那麼一定要把牙刷帶出門,吃完早餐後再刷一次牙,否則細菌在口腔內的成長速度是以等比級數在增加。

無論如何,晚上睡覺前一定要認真地刷牙,「不隔夜是最低的底線,」牙醫師吳明修強調,因為睡覺時唾液腺的分泌會減少,中和口腔酸鹼值的能力會降低,抑菌的功能也較差,如果牙齒沒刷乾淨就睡覺,很容易造成蛀牙和牙周病。

2/刷牙太用力,跟沒刷乾淨一樣慘

「因過度清潔而對牙齒造成傷害,是一種普遍的文明病,」吳明修根據臨床觀察提醒,當牙刷的刷毛用沒多久就彎曲、變形,就是力道過重了,可能會造成齒頸部磨耗及牙齦受傷。

口腔衛教護理師陳佳菁表示,適當的刷牙力道大約是25~30克的重量,只要輕輕地擺在牙齒和牙齦的交接處,來回輕刷20~25下即可。

林益弘也發現,有些人為了節省時間,用力地在牙齒上刷個兩、三下就草草結束,這樣非但沒把牙齒刷乾淨,反而會造成傷害。

3/貝氏刷牙法很重要,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貝式刷牙法(如下圖)因為簡單有效而且容易上手,是目前較常被推薦的刷牙法。

但是針對牙齦嚴重萎縮及敏感性牙齒的患者,吳明修認為這種強調橫向動作的刷牙法,可能會使病情惡化,建議在牙齦及暴露的牙根上,改採旋轉或挑刷的方式清潔牙齒。最好在牙醫師診斷及指導下,依據個人狀況調整。

(1)拇指前伸握住刷柄,將牙刷放在牙齒與牙肉交接處的牙齦溝呈45度角。(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2) 刷上牙時,刷毛朝上,刷下牙時,刷毛朝下。(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3)刷毛橫向短距離移動,每次約2~3顆,來回刷約15下。(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4)咬合面也是短距離來回地刷。(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5)後牙內側也是橫向短距離來回。(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6)刷前牙區內側時,牙刷轉成直的。(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7)刷牙就像拖地,要有順序,口訣是:右邊開始右邊結束,上面刷完刷下面。(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4/漱口、嚼口香糖無法去除牙菌斑

漱口和嚼食口香糖都無法去除牙齒上的牙菌斑,雖然可以改善口腔內的酸鹼值,但也只是暫時的。

林益弘進一步解釋,影響口腔健康的3個要件:宿主(牙齒)、病源(細菌)和環境(酸性),漱口或嚼口香糖都只是暫時改善了環境,但是病源還是存在,沒多久又攻佔了整排牙齒。

5/天天用漱口水,弄巧成拙

漱口水每週使用1~2次,每次在口中停留約30秒。吳明修在臨床上見過,因為過度使用漱口水,造成口腔內菌叢平衡的破壞,進而在黏膜上發現黴斑的病例。除非是手術或治療期間無法清潔口腔,可遵醫囑增加頻率。因為含有抗菌成分氯己定(Chlorhexidine)的漱口水,會造成牙齒染色及味覺改變。

6/吃完酸性食物要刷牙

擔心喝完汽水、醋、檸檬汁等酸性食物,因為牙齒會變軟,不宜馬上刷牙?受訪牙醫師們異口同聲呼籲,吃完酸性食物應該要刷牙。

若有疑慮,吳明修建議可以先漱口刺激唾液分泌,中和酸性再刷牙。

7/流血了!更要仔細刷牙

護理師陳佳菁常遇到因為牙齦流血怕痛而不敢刷牙的患者,她強調排除掉外傷因素,若刷牙會流血代表口腔已經因為細菌作祟而發炎,更要仔細刷乾淨。

8/別忘了清潔舌頭

舌頭也是細菌的溫床,放著不理它會造成口臭。林益弘建議每天至少清潔1次舌頭,睡前或早上起床後,使用刮舌器或牙刷輕刷到白垢消失。建議別在吃飽飯後,也不要刷得太深入,以免發生噁心嘔吐的窘狀。吳明修則提醒要注意力道,以免傷害舌頭上的味蕾和上皮細胞。

刷牙「333」口訣

3餐飯後3分鐘內刷牙3分鐘。「3分鐘只是個參考,重要的是要刷乾淨,」彰化基督教醫院牙周病科主任林益弘強調。

延伸閱讀:

牙結石導致口臭、牙周病?清除牙結石要洗牙?5招預防

牙齦發炎怎麼辦?多久會好?醫師教5招消除牙齦發炎

解決反覆蛀牙、牙齦發炎 中醫有辦法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