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翁腹股溝疝氣 罹攝護腺癌

一般來說,攝護腺癌較常侵犯儲精囊(seminalvesicle),淋巴擴散易在閉孔、內髂、外髂及薦前淋巴結等區,而遠端轉移易攻擊骨頭,轉移到鼠蹊部的案例相當少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放射線腫瘤科醫師洪文欣就分享一起這項罕見個案。 洪文欣指出,這名男性個案年紀約為84歲,雙側腹股溝疝氣,右側於106年12月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進行修補術,左側則於107年10月進行疝氣修補術,其中左側切除的組織意外發現轉移性腺癌,而且在107年11月所檢驗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高達40.37(正常值為4以下),後續經病理切片,以及影像醫學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第四期。 洪文欣醫師表示,由於病人年事已高,並且曾因冠心症放置過支架治療,麻醉風險極高,因此放棄手術治療,改以非侵入性的放射線治療,療程包括放射治療每週五次,為期40次,總劑量為80葛雷的療程。同時接受雄激素剝奪療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搭配Bicalutamide(可蘇多錠)、Leuprorelin(柳菩林)一起使用。目前病人順利完成整個療程,在放療期間僅發生輕微腹瀉、裡急後重及照射患部皮膚發紅乾癢變黑等症狀,這些症狀在放療結束一至二週即逐漸消失。 洪文欣醫師說明,攝護腺癌喜侵犯儲精囊,淋巴擴散易在閉孔、內髂、外髂及薦前淋巴結等區,遠端轉移易攻擊骨頭,該病人由左側鼠蹊所切除的軟組織化驗出轉移性腺癌,實屬少見案例,因此易誤判為疝氣,由於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則具有專一性及敏感度,是診斷及追蹤攝護腺癌的最佳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