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節爸爸不輕鬆....民團籲政府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 減輕雙薪爸媽煎熬

近期腸病毒好發,孩子一停課就是一周,讓許多家長憂心假不夠用。(照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近期腸病毒來勢洶洶,育兒家長憂心忡忡,每年5月底至6月中為腸病毒高峰期,9月份開學後會再度出現一波流行。就現行規定,學前托育機構,包含托嬰中心、幼兒園,同一班級一週內只要有兩名兒童診斷為腸病毒感染,該班級就應停課7天。托嬰中心、幼兒園收托兒童數多、家中育有兩位以上孩子,交叉感染、輪流生病的機率高,所以停課7天往往不會只有一次。

現行育嬰假制度根本不合用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說明,腸病毒停課停托辦法行之有年,以台北市為例,該行政命令從2000年開始實施,後續政府訂有兩性工作平等法、育嬰假等相關法律,但完全沒有整合,以至於雙薪家庭面臨小孩停課,誰來照顧的問題。他指出政府常年注重經濟與企業,未正視年輕女性的需求,因而迎來台灣超低生育率以及企業嚴重缺工。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說明,現行腸病毒一次停課7天,一年不會只有一次,但育兒爸媽年資淺、假期短,根本不夠用。家庭照顧假,無薪、一年只有7天,與事假合併計算,一年不得超過14天,一旦家長請完特休、家庭照顧假、事假後,將無假可用,雇主也可不再准假。

育嬰假,只能以月為單位,用到小孩滿三歲,根本不合用,最終導致媽媽辭職顧小孩,根本不是國家一起養。他指出彈性育嬰假即是解方,請假單位小,激勵爸爸請領,更有助家長輪流照顧,國家、企業支持員工,爸媽才能無後顧之憂續留職場,職場才有勞動力,社會才有下一代新生力。

政府應打造友善育兒職場,建議讓家長以日、小時為單位請育嬰假

台灣生育率直直落,顯然肇因於我國制度常年偏重經濟與企業,卻嚴重輕忽生育的面向,導致兩套制度之間牛頭不對馬嘴,育齡男女難以同時擁有工作和小孩。後果就是台灣長達二十餘年的超低生育率,導致企業嚴重缺工。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僅6萬6,028人,全年新生兒人數恐怕不到13萬。然而,兒童是社會的未來,依照目前的生育率,根據國發會人口推計,不到50年後,在2070年,幼年人口將會砍半,屬於主要勞動力的青壯人口將少於高齡人口,而高齡人口將以75歲以上的超高齡者居多。找回嬰幼兒,是台灣政府和社會的第一要務,嬰兒生得出來,幼兒能夠好好成長,台灣才有未來。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監事謝國清分享,女性的能力不亞於男性,但在學校家長會很多志工都是因育兒離職的年輕女性,犧牲職涯對女性不公平,對社會也是損失。他強調,托盟依據國際經驗倡議彈性育嬰假,但政府無動於衷,每年國發會僅只於提醒社會將面臨嚴重少子、高齡化的現象,卻沒有任何作為。對此,政府應該慎重思考,有效的因應問題。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呼籲,行政院、立法院、企業應該正視家長的育兒煎熬與困境,切勿再將育兒責任丟回給個別家庭獨自承擔,放任生育率持續低迷。因此他們建議,現階段政府應該儘速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保險法,升級現行育嬰假制度,允許家長以「日」或「小時」請假,且用到小孩滿八歲。政府應該帶領社會、企業共同成為家長的育兒神隊友,透過制度支持家長不分性別,一起安心工作、安心育兒,進而願生能養。

現行制度不友善,家長感受不到國家一起養

當前社會以雙薪家庭為主流,家長要上班,孩子要托育。送托後經常遇到孩子生病、學校停托停課等狀況,面對這些突發事件,家長的解方多半是:

1、咬緊牙關輪流請假:特休不夠用,再請無薪家庭照顧假、無薪事假,一年最多也只有14天,扣假扣薪就算了,畢竟孩子需要有人照顧,但假請太多,往往還要被長官關切、被同事白眼。

2、忍痛犧牲(媽媽)職業生涯:不少過來人往往就是建議媽媽不要太快重返職場,熬過育兒階段再上班,或退而求其次,先找兼職工作、做外送等,彈性且可配合小孩照顧的工作。

3、求神拜佛進友善育兒職場:求職面試時,說明育兒需求,祈求找到支持員工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好公司、好雇主、好同事。

從家長的上述解方中,可以看見,國家疏於支持家庭養育兒童,家長感受到的恐怕不是「國家一起養」,而是「自己生的孩子,你自己扛」,非常的無力、無奈。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指出,政府給予企業跟員工兩者之間的彈性差異大,勞基法賦予企業較多的彈性,以因應生產需求,包括做二休二、一天工作12小時,或為了趕單可有更多加班。相對的,法定制度對員工育兒需求的工時彈性卻非常少,實施彈性育嬰假將會有所平衡。

他補充說明,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由就業保險發放,目的是穩定就業,讓員工不因育兒退出職場,而彈性育嬰假是在既有六個月、八成薪中,可彈性的以小時或日使用,請假更彈性,勞資才雙贏。

彈性育嬰假倡議兩年零進度

育嬰假彈性化是國際趨勢,托盟從2021年父親節開始倡議政府應跟上先進國家的腳步,再進化台灣的育嬰假制度,不變動育嬰假既有的請領天數、給付額度,僅需創設一個更符合育兒家長需求的選項:可以以「日」或「小時」請領,且使用至小孩滿八歲。

隔年2022年,托盟提出「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就業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由立法委員林淑芬、吳玉琴、洪申翰、范雲共同提案,並獲得朝野立委連署支持。同年年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4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委員會結論性意見和建議中,國際審查委員也指出,臺灣的育嬰假制度仍然很僵化,建議政府研究並參考國際經驗,改善育嬰假,以設計一個永續和彈性的制度為目標。

兩年過了,適逢2023年父親節,育嬰假制度「零修正」,而生育率持續下探、育兒痛苦指數持續上升。對此,托盟引用民眾連署「我要彈性育嬰假」的心聲,再度呼籲政府正視育兒家長的需求,盡速修法創設彈性育嬰假,支持爸爸參與育兒,支持媽媽持續就業、支持家庭雙薪育兒,兼顧工作與家庭。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直指,面對員工爸媽的育兒需求,勞動部總回應,可請特休假、特休用完請事假,他批評這樣的回應非常不適切,一來特休假根本不夠用,且是為了讓勞工休息,而事假則會扣薪。

他說明育嬰假彈性化是國際趨勢,以奧地利、挪威、丹麥為例,國家給家長充足的選擇,可以小時或日請、可以分區段請、甚至用到小孩達某個歲數,但台灣的制度僵化只能以月請,育兒家長撐得非常辛苦。各國應對少子女化,翻修多次育嬰假制度,台灣低生育率極為嚴重,卻僅變動過兩次,他呼籲政府應盡速創設彈性育嬰假,支持員工作爸媽。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淡海輕軌綠山線通車將滿五年 沿線成為小資首購族最愛原因曝光
郭董害民眾黨黨慶失焦?柯辦急澄清:柯文哲選到底 沒有「郭柯配」選項
新冠疫苗滯銷 德國BNT第2季收入大減95% 今年股價重挫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