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記錄鐵道文化2】從靜態拍攝至動態題材 NHK深度合作公視傳授機宜

導演安藤良美(中)與台灣AKfly空拍團隊討論構圖取景。(公視提供)
導演安藤良美(中)與台灣AKfly空拍團隊討論構圖取景。(公視提供)

去年由公視資深製作人施悅文策劃的8K製作實務工作坊,邀來時任日本放送協會(NHK)8K內容製作中心負責人柴崎壮團隊分享經驗,開啟雙方合製8K紀錄片《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鐵道紀行》的契機。

NHK目前共有6個頻道,其中2018年成立的NHK BS8K頻道,每週播出逾12小時的8K Super Hi-Vision節目,橫跨藝術、自然生態、世界遺產等多元內容。除了記錄影像,NHK還成立研發中心,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開發相關技術,推廣至海外,同時接受中國、印度等國家委託拍攝,取得收益以維持研究。

片中細膩呈現夏依式21號二汽缸蒸汽機車的齒輪、機具運轉等細節。(公視提供)
片中細膩呈現夏依式21號二汽缸蒸汽機車的齒輪、機具運轉等細節。(公視提供)

「初期8K攝影機重達80公斤,主要拍攝靜態的國寶藝術品、建築等,6、7年前攝影機小型化後,漸漸轉移至科學、氣候變遷、自然環境等題材。」柴崎壮表示,鐵道、登山、風景旅遊等內容在NHK 4K頻道都有高收視率,加上適逢阿里山鐵路全線通車,勢必引起各界興趣。

日治時期規劃興建的阿里山森林鐵路1912年開通營運,至今有112年歷史,功能也從運送林木轉為文化觀光。2009年,莫拉克風災造成林鐵本線崩塌,雖陸續維修,又因杜鵑颱風重創,導致十字路站到神木站損壞。歷時15年修復,全線將在7月1日通車。

更多鏡週刊報導
【8K記錄鐵道文化3】克服高海拔地型拍攝 12天檔案管理成一大挑戰
【8K記錄鐵道文化4】大陣仗出動百年蒸氣火車頭 鏡頭竟聚焦這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