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記錄鐵道文化3】克服高海拔地型拍攝 12天檔案管理成一大挑戰

團隊以人力搬運器材進入阿里山森林園區內取景。(公視提供)
團隊以人力搬運器材進入阿里山森林園區內取景。(公視提供)

《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鐵道紀行》由公視與NHK合資超過新台幣千萬元打造,公視資深製作人施悅文與NHK國際合作首席製作人柴崎壮,身兼製作與企劃,集合導演安藤良美、攝影指導松下猛、立體成音伏見雅子、栗野将基等日籍工作人員,搭檔公視攝影胡登賀與胡國偉、AKfly空拍等組成團隊,費時2個月田調、技術勘景及了解後製環境,去年10月開鏡。

全片動用二台8K攝影機、二台6K空拍機,使用22.2聲道、24軌收音,大小配備及記憶體器材多達35箱。施悅文指出:「技術人員力求收錄乾淨的環境音,單是一支麥克風陣列可以收錄16軌。尤其鐵道迷非常喜歡聽火車發出的鐵軌磨擦、汽笛聲,混音時不論車廂內外雜音、山林鳥叫、風聲都聽得一清二楚,感受很真實。」

工作人員每晚開會,討論拍攝內容。(公視提供)
工作人員每晚開會,討論拍攝內容。(公視提供)

12天拍攝期收集大量的影音素材,檔案管理是一大挑戰。「平常一小時4K節目,拍攝檔案最多10TB,換作8K拍攝,檔案就高達61TB,以致於需要大量的記憶體,費用相對提高,得學習有效規劃容量以節省空間。」施悅文提到,每晚團隊除了忙於檔案備份,還透過筆電軟體做後製編輯、調光,討論8K原始檔畫面是否符合預期,以便攝影師調整。

此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前林務局)亦協助拍攝,提供今年初林鐵處修復首航的夏依式(SHAY)21號二汽缸蒸汽機車,以及檜木打造的福森號車廂,更出動多名工程人員配合調度,讓火車反覆行駛特定路段。

更多鏡週刊報導
【8K記錄鐵道文化4】大陣仗出動百年蒸氣火車頭 鏡頭竟聚焦這細節
【8K記錄鐵道文化5】《神木之森》營造沉浸體驗 公視邀民眾戶外感受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