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記錄鐵道文化5】《神木之森》營造沉浸體驗 公視邀民眾戶外感受震撼力

團隊捕捉蒸汽火車穿出隧道畫面。(公視提供)
團隊捕捉蒸汽火車穿出隧道畫面。(公視提供)

公視資深製作人施悅文與NHK國際合作首席製作人柴崎壮,攜手導演安藤良美打造8K紀錄片《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鐵道紀行》,團隊合作過程不但需大量溝通磨合,觀點和角度也要透過對話取得平衡,12天拍攝期更一同克服高山環境及地形氣候的變化,經驗寶貴。

後製工作則往返兩地,由NHK初剪後交由公視精剪,攝影執導松下猛來台協助後製調光,讓畫面更趨近真實原色。NHK亦同步找來日本動畫《穿越時空的少女》作曲家吉田潔,創作融合鄒族原住民音樂的配樂,最後在NHK混音。

晨天還未亮,團隊已守在台灣海拔最高的祝山車站,拍攝觀日列車進站畫面。(公視提供)
晨天還未亮,團隊已守在台灣海拔最高的祝山車站,拍攝觀日列車進站畫面。(公視提供)

今年3月NHK製作人柴崎壮再度來台,於台灣科學教育館8K沉浸劇場測試完成影片,場館也預訂短版影片授權,不久後將在館內播放,供民眾體驗。「日本從沖繩到北海道,有天文科學館、博物館至大樓展示空間,約200間場所提供8K播放,只要愈來愈多人有興趣,8K就能更普及且帶來更多商機。」柴崎壮說。

公視於林鐵全線通車前夕及主頻播出前,在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辦露天首映,投影至786吋投影布幕,搭配灣聲樂團現場演奏,讓民眾感受8K的震撼魅力。公視資深製作人施悅文直言,公視藉本次合作提升8K後製中心建置,更將首次採購8K攝影機,逐步提升軟硬體技術,取得進入影視新世界的門票。

更多鏡週刊報導
【8K記錄鐵道文化1】公視、NHK跨國合製 超高畫質呈現阿里山林鐵之美
【8K記錄鐵道文化2】從靜態拍攝至動態題材 NHK深度合作公視傳授機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