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共識:是誰少了一條筋或者具有一條筋?/俞劍鴻

92共識:是誰少了一條筋或者具有一條筋?/俞劍鴻
92共識:是誰少了一條筋或者具有一條筋?/俞劍鴻

俞劍鴻(PeterKien-hongYU)

政策之制定必須要有真正的理論家的深入參與和研究,否則很快就會發現和體會到:如果不應用一個理論(和模式)或者一系列環環相扣的理論(和模式),那個政策的邏輯會馬上站不住腳,事後也很難自圓其說,只好厚著臉皮硬拗下去。

在此,筆者要提醒讀者,絕大多數的西方人對辯證法/dialectics一知半解或者是排斥的,而中國人可以馬上聯想到太極圖或者擁抱陰陽五行。簡言之,在任何一個時間點,最起碼想到兩個或者以上對立和非對立的概念就是辯證和非辯證法/non-dialectics。絕對搞不過辯證法,因為前者的應用者只能夠撰寫一個直線型、具有原因與結果關係的簡短句子,譬如一就是一就是一。

1992年底,兩岸四地的執政黨在英國的殖民地香港進行了一個歷史性/historic的會談

/meeting。當時雙方沒有進行投票但是達成了若干的口頭上和非口頭上的(事務性)協議。事後,吾人可以勉強地說通過這個過程結果就是兩造達成了92共識,是所謂利用了描述和解釋性的經典辦法/classicalway,而如果是事前或者在那個過程當中就推出了92共識這個理論的話,就是為欲解決問題的應用辦法/appliedway。

可是,當時,沒有任何一個出席者(和他們各自背後的舞影者)預料到2000年5月,首次的政黨輪替和和平轉移會發生在台灣地區。當時的民主進步黨籍的候選人陳水扁漁翁得利成為中華民國的第10任總統。簡言之,由於他們沒有在香港會談之前或者在那個過程當中提到共識這兩個字,他們全部都少了一條筋/缺了一根弦。

說一個具有一條筋脾性的人乃指“人們對於某些人的性格偏執或固執、死板不開竅、認死理不知變通、做事‘一條道跑到黑的人’的一種形容。”

反諷的是,如果增加了一條筋,辯證的含義之一就表示說那個人反而是變得有彈性了。

其實,少了一條筋和(具有)一條筋(脾性)構成了辯證。切記,由於在1992年底的會談沒有提到共識,嚴格的來說就不存在這個辯證結構。不過,最起碼從中國共產黨的角度來說還算是說的通,因為它自1950年代中期就有一個中國原則或者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則。對中國國民黨而言,那個辯證結構也可以算是說的通,因為它所認定是中華民國憲法。而對民進黨而言,則大大的不太通,因為它只非常短暫地接納了92共識。

在陳上台的前夕,大陸的執政黨做出了重大的讓步,也就是從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則(謙)退(遜)讓到92共識。對他們而言,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則和92共識被視為並排(排列)的/side-by-side。

當陳總統完成了他的首任演講詞之後,我的前同事、反映大陸立場的鄭永年公開地在新加坡共和國讚賞了前者的“四不一沒有”之後的不久,陳當著美國的訪問團成員在總統府一度接納了92共識。

中共期待馬英九總統在他的8年任內逐步地走向、再度接納和92共識並排、具有辯證性質的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則。可是,由於沒有配合中共的“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馬堅持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加上其懷有使命感,亦即要想盡辦法讓國民黨繼續執政,中共對他是基本上失望的。

不過,北京當局也認識到從1992年底到2016年5月或者現在,國民黨堅持和92共識沒有多大差異的「一中各表」這個一條筋要比沒有堅持來的好。

少了一條筋和一條筋也可以是平行的。想像力豐富的讀者可以察覺到說少了一條筋和一條筋之間是有空間的,而並排的則無。在此脈絡之下,少了一條筋等同於一個辯證極端,而一條筋等同於另外一個極端。當蔡英文當上第14任總統之後馬上就不承認92共識的存在。換言之,她等同於少了一條筋,更非一條筋。不過,她還是有她一條筋,亦即介於少了一條筋和一條筋之間的92會談。

須知,中共的92共識必須要先和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則並排才能夠加以理解。民進黨說一旦接納了中共版本的92共識緊接著就是“一個國家(一個中國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種制度。”不,它扭曲了中共的真正、規範性(normative)/非經驗性(non-empirical)的並排辯證結構,也就是92共識、具有辯證性質的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則、一國兩制。

平心而論,北京也拿曾經少了一根筋的民進黨沒有辦法,畢竟92共識在1992年底並不存在,是於2000年4月才冒出來的。92共識是一個能夠幫助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的沒有辦法的辦法。

至於現任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他於今年6月在美國說92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老實說,他不但倒退了也更加接近蔡的92會談的說詞。吾人可以把“沒有共識的共識”算為所謂的貼近92共識單-/92共識單減。

如果要凸顯出92共識並非一條筋,朱立倫應該要考量我的具有彈性的光譜,也就是於2021年6月所初步構思的:(從1992年底計算起的)92共識1.0/92共識第一階段、(從2021年3月計算起的)92共識+/92共識單加、(未來的)92共識++/92共識雙加、(未來的)92共識2.0/92共識第二階段。須知,這個一點也不模糊的光譜是可以只連結一個中(華民)國原則的。

早在1995年12月的前後,筆者在北京大學發表了一篇與於2019年1月由習近平推出的台灣方案,以及於2009年8月由張亞中所建議的一個中國、三個憲法(其中的一個是中華民國憲法)絲毫沒有抵觸的論文。我提到當兩岸中國統一之後為期50年的5權憲法首都的安排:北京為行政首都;南京為立法首都;臺北為司法首都;廣州為考試首都;重慶為監察首都。也許部份的讀者還記得,上一任的該黨主席當於2021年3月回應大陸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一個台灣省籍女代表所講的92共識+5時公開地接納了92共識Plus。

總的來說,雖然各方人馬都有固執、死板的一面但是也具有非固執和死板、彈性的一面。

筆者還是認為有92共識1.0和92共識+要比沒有這個光譜來的踏實,有規範性的脈絡可循,對台灣地區在國際社會的生存而言是利多於弊,不會讓中華民國在過去6年多丟掉7個邦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