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許倬雲:比古代中狀元還難

唐獎20日公布漢學獎得主,由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獲得,他證明漢學並不局限在學院象牙塔內,而是可以走入社會,這對漢學產生根本性的影響。許倬雲可說是首名台灣出身的唐獎漢學獎得主,他表示很幸運,94歲了還被人認可,比在古代中狀元還難。

唐獎漢學獎至今有3名華裔得主,包括2014年余英時、2020年王賡武及2024年許倬雲,但許倬雲在台灣讀到碩士再赴美深造,且曾任職於台灣大學、中央研究院,是嚴格定義下首名台灣出身的唐獎漢學獎得主。

唐獎漢學獎評選委員會召集人王德威表示,許倬雲以對中國古代歷史的深刻洞察聞名,他不僅深入探討中國長期歷史的本質問題,更在通史解釋上強調文化的包容性與交流,尋求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定位,是一位兼具博雅理念與淑世精神的史家,因此獲得今年漢學獎。

許倬雲透過視訊回應,目前全世界跟他有相同水平的學者至少10位,唐獎漢學獎水準很高,他能得獎是幸運,自己心裡也覺得惶恐。他今年94歲了,還被人認可,這比古代中狀元還難,也希望藉此可以鼓勵年輕及中年的學者。

除史學知識和概念的創發之外,許倬雲引領史學研究的風潮,對台灣史學的影響長達30年。1980年代以後,他的學生紛紛茁壯,成為史學界的中堅菁英,在史學結合社會科學的大道上馳騁。直到19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逐漸成熟,他的史學觀點也藉著講學與出版而廣泛傳布,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