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也來寫論文

歐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插畫:林一平)
歐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插畫:林一平)

撰文/林一平

有關「論文」的新聞,這幾個月鬧得沸沸揚揚。學位論文是一回事,一篇論文有多少文字與他人雷同又是一回事。在學術界,學者發表的研究論文其中也「大有學問」,值得一提。

本期〈學術論文第一作者是AI?〉的作者對人工智慧(AI)深度演算法GPT-3下了個指令,「它」就寫出一篇科學論文,文章投稿到期刊,GPT-3可以掛名第一作者嗎?早在2009年3月,陽中清交四校在陽明山舉辦「研究倫理修習營」,我受邀演講,主題就是關於電腦寫論文的爭議。

最近幾年,學者的研究成果被一些指標,例如SCI(科學引用索引)、IF(影響因數)給極端量化,加諸於教授的升等,是台灣學術界一大問題,也影響研究倫理。關於如何造假、增加量化數據,我在演講中提到一個極端例子:就在2009年之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幾名學生就寫了一套能自動產生論文的程式,這些學生還開玩笑地把自動產生的論文投稿到一個「大拜拜」的國際會議,竟然也被接受。這套程式後來公開在網路上,只要輸入自己的名字,瞬間就能產生一篇論文。

我用這工具產生了一篇論文,我和愛因斯坦為共同作者(我還禮讓愛因斯坦為第一作者),文圖並茂,論理深奧(亂數產生的句子,也沒幾個人看得懂)。我當場展示了這篇論文,由於與會者多是生物、醫學或哲學教授,不知資訊領域的專家本事通天,能叫電腦自動寫論文,不禁嘖嘖稱奇。法律系教授則忙著解說,自動產生的論文智財權該歸屬何人。

時至今日,AI演算法更厲害了。曹雪芹《紅樓夢》裡有十二曲,用以敘述賈府人物:當我們讀「恨無常」,知道敘述的人物是元春,「喜冤家」是迎春,「分骨肉」是探春,而「虛花悟」則是惜春。我正在設計一個深度學習程式,可以自動寫出像這十二曲一樣,反映出人物特質的詩。

英國作家歐威爾在其巨著《1984》提到如何偽造人物、竄改歷史:「的確,沒有像奧格利維同志這樣的人,只經過幾行印刷文字和幾張偽造的照片,很快就會讓他活了過來⋯⋯奧格利維同志,他從來就不存在,現在卻能存在於過去,當偽造行為被遺忘時,他將像查理曼大帝或凱撒大帝一樣真實地存在,並且有同樣的證據。」未來的網路世界將真假莫辨。

本期還有許多好文章,例如〈黑洞、蟲洞、量子纏結〉、〈南丁格爾的資料革命〉,我以總編輯身分保證,絕非AI演算法產生的罐頭文章;〈科技水產養殖,從蝦開始〉、〈傳承傻子精神,振興水產養殖──專訪草蝦養殖之父廖一久〉更是由我們編輯團隊實地採訪完成。不過,本文有一段是AI產生的,讀者們分辨得出來嗎?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22年第249期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