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攻 高科技產業居領導地位 劉泰英:台股很難暴跌 有望帶來1、20年好光景

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今(27)日指出,台灣高科技產業居於領導,再加上AI需求快速增加,將為產業帶來好光景。(攝影/葉佳華)

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今(27)日出席「2024年下半年度台灣及主要國家經濟展望」研討會,高齡88歲的他依舊神采奕奕,他受訪時談到,台灣在近一、二十年產業結構快速改變成高科技經濟型態,對於台灣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如今電子產業居於領導地位,搭配AI需求快速發展,他預期,有望再將帶來一、二十年的好光景。

高科技產業、AI技術突破,劉泰英:台灣將有一、二十年好光景

台綜院預估2024經濟成長率為3.57%,比起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1.28%高出許多。劉泰英指出,今年台灣的經濟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去年基期低,另一方面則是電子及AI產業等高科技產業非常發達,國外的需求也很大,「我們完全靠高科技產業」,因此除了內需之外,主要還是靠外銷的力量。

劉泰英指出,台灣在最近一、二十年的產業結構急速改變,逐漸發展成以高科技經濟型態為主、培育高科技人才,從IC產業到現在的AI產業,他認為,世界趨勢朝向缺乏勞工、人口結構老化,未來將由機器人代替人力,而台灣電子產業在國際上居於領導地位,加上電子產業搭配AI快速發展,「台灣這方面還有一、二十年的好光景。」

「台灣產業結構快速改變,可以說是經濟發展的奇蹟。」劉泰英說,台灣經濟結構一路從農業經濟、次級產業、加工出口型,一直到如今的高科技產業,過程中歷經很短的時間,「全世界沒有速度這麼快的」,他預期,人工智慧(AI)對於未來消費、生產、國防等面向都有重大改變。

兩大原因,劉泰英:台股不可能暴跌,有緩慢上漲的可能性

在人工智慧題材帶動下,台股今年以來屢創新高,劉泰英分析,台股漲幅似乎已經漲得差不多了,但還有力量,因此暴跌是絕對不可能,緩慢上漲的可能性還是有,原因是有兩個,第一,台灣科技產業居於領導;第二,台灣資金過剩,儲蓄率非常高,過去從陳水扁總統開始,累積20餘年超額儲蓄已高達40兆元。

劉泰英也指出,高科技產業發展生產力高、待遇也高,但高科技產業畢竟是屬於資本及技術密集產業,因此使用的勞動少、用的資本多;而傳統產業還是比較弱,尤其從過去的一、二十年的過程中,實質工資沒有什麼增加,造成民間消費比較薄弱,國民所得也越來越不平均。

劉泰英進一步說,經濟成長率雖然有成長,但經濟成果都是資本家拿去,特別是台積電近80%股東來自外資,都外國人拿去了,換句話說,經濟成長率成長,資本家收入持續增加,但一般勞工收入不太會增加,因此民間可支配所得成長慢,使得國內的需求力道薄弱,也造成傳統產業比較不行。

美國總統大選不會影響兩岸政策,環保議題必須靠各國合作

談到下半年將有美國總統大選,現任總統拜登與前總統川普將正面交鋒。劉泰英也提出他的看法。

劉泰英說,最關心的還是美國候選人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這一點民主黨及共和黨看法一致,這兩黨在國會支持台灣皆是絕對多數,因此代表的是,美國對於兩岸政策、對中政策基本不會改變,至於產業方面,目前兩黨政策並沒有太大差異。

若川普勝出是否會逆轉綠能方向?劉泰英認為,綠能產業應該推行,因為地球暖化現象、氣候變遷正在發生,這必須各國共同合作,但現在各國不但不合作,反而還在對抗,這對於未來全球氣候變遷、生態皆有不利的影響。

他認為,中國大陸政策必須大改,應優先將軍費的龐大預算用在環保領域;俄羅斯也忙於戰爭,使得世界大國對於環保沒有共識,這必須共同解決,「單獨一個國家想要改變氣候變遷,那很難!」因此,他呼籲,必須停止戰爭、停止武器競賽,將經費共同用於因應氣候變遷問題。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全台待售新成屋逾10萬宅創歷史新高 六都當中新北最多、台北最少
卸任後首公開 蔡英文「不想老是躲在家!」 與蘇貞昌、吳寶田嘉義亮相
恆長法師來台弘揚華嚴經 推廣修行菩薩道融入日常生活